合作是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必备技巧。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很少。幼儿在活动中相互配合完成共同目标的体验也很少。因此,我们以民间游戏的方式,促使幼儿学会合作,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协商、分工,接纳不同性格的同伴。他们自己能营造出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选择交往性活动内容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趣味语言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用趣味语言引导幼儿萌发合作愿望。趣味语言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变得轻松活泼,调动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如:游戏“小刺猬摘果子”原先是一个小组竞赛游戏,为了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我们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说:“一只刺猬背果子多没劲呀!要是能有个伴在路上说说话、帮帮忙,那该多好啊!”幼儿听后,马上嚷嚷着去结伴了。
用灵活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玩游戏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而适当的改变会使幼儿感到新奇,从而愿意去尝试。首先,我们改变游戏方法,将单独游戏改为集体游戏。如游戏“运粮食”原先是分组竞赛,看哪组运得多。现在我们将这个游戏改为三人一组,自由结合,其中一人运、一人扶、一人捡。自由结合时需要跑得快的幼儿推车,劲大、个高的幼儿运粮食,灵巧、跑不快的幼儿去捡。其次,改变游戏方式,我们将整合式改为分散式……
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
游戏中幼儿很难自发地表现合作,不知该如何去做。我们采取树立榜样、启发诱导、实践操作、自己动脑等方式帮助指导幼儿,将合作意识迁移到实践活动中。
同伴之间的合作是幼儿观察模仿的榜样。如游戏“神奇的废报纸”,让幼儿自己去设计玩法。东东小朋友把报纸团成了一个纸球,喊来杨阳和毛毛一起踢。如民间游戏“炒豆豆”,让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玩得很好很愉快,有的小朋友却玩不起来,觉得没意思?在友好合作的小朋友介绍下,幼儿明白了,一定要两个小朋友合作一起朝一个方向翻,豆豆才能炒得好,只有合作才能玩得好、玩得有趣。这让幼儿初步学会了合作,明白合作的目的。
让幼儿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后,启发幼儿讲述合作时的感受,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在完成任务后,幼儿之间增进了友谊,为下一次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对幼儿活动中的行为及感受要进行评价,对不配合的现象和行为予以提醒,对幼儿间友好合作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扬。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通过多次合作,幼儿逐步掌握了与人协商合作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从小在愉快合作的氛围中成长的幼儿,定会成长为被社会接纳的公民,迎接更高、更远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