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金堤

树头菜

□ 黄锡景

在豫北农村,人们把春天里能够食用的树木的嫩芽、嫩叶、花朵叫作树头菜。俺村树木多,树头菜有柳芽儿、洋槐花、榆钱,以及嫩榆叶、嫩杨叶、嫩槐叶等。

村里人对树头菜有着深厚的感情。老一辈人说,树头菜是接季菜、救荒菜、保命菜。我小时候,每到春天,家家户户都闹饥荒,粮囤里的存粮快要见底了,菜窖里储存的白菜萝卜也吃光了,而到麦子成熟、新菜长成还有一段时间,面临着吃了上顿愁下顿、揭不开锅的困境。就在这个时候,随着浩荡春风、滚滚春雷、潇潇春雨的来临,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树木萌发出了新的生机,各种树头菜蓬蓬勃勃地生长出来了。最先亮相的是柳树枝头鹅黄的柳芽儿,接着是榆树上一枝枝黄绿的榆钱、洋槐树上一串串雪白的槐花……人们紧盯着这些树头菜,期望用它来弥补口粮的匮缺,填饱肚子,把生活维持下去。

树头菜生长的时节,正是春耕备播生产争日抢时的关键季节。大人每天起早贪黑下地管理小麦、耕翻土地、兴修水利、育苗播种,忙得不可开交,大多都是在下工的路上顺手在河岸、路旁、村头的树上捋几把树头菜捎带回家,很少有时间专门采摘。农村的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就主动帮家里采摘树头菜,并把它当成了一种乐趣。我在上小学时,从开春到初夏,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几个小伙伴就相约去采摘树头菜。回到家里,一放下书包,就带上篮子、袋子、绳子和挠钩,领着弟弟妹妹,去采摘柳芽儿、洋槐花、榆钱等。小伙伴每人找好一棵树,用绳子的一端系牢篮子和挠钩,另一端系在腰里,爬到树上在大杈上坐稳当,拉绳子把篮子和挠钩吊上来,就开始采摘树头菜了。在采摘洋槐花、榆钱等可以生吃的树头菜时,先捋下几把塞进嘴巴大口大口地咀嚼。一是填一下饥肠辘辘的肚子,为采摘劳作攒攒劲;二是享受一下这些树头菜的香甜。在树下的弟弟妹妹见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一个劲地叫嚷着,我也要吃,快给我一些!我们就摘下几支洋槐花或几串榆钱丢到树下,让他们尝尝鲜、解解馋。在采摘树头菜时,手能够到的,就捋下来放进篮子里,手够不到的,就用挠钩拽过来。篮子盛满了就吊下去,让弟弟妹妹倒进袋子里,再将空篮子拉上去继续采摘。直到袋子、篮子都装满了,才从树上爬下来,带着树头菜回到家里。

下工回来的大人看到孩子采摘的树头菜都很高兴,赞叹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顾家了。妈妈将这些树头菜仔细择了一遍,淘洗干净,烧热水焯一焯,去除野气野味,做成凉拌菜、烧炒菜或蒸菜用来下饭。那时候,家里除了盐和醋,再没有其他调味品,可全家人吃起来都觉得鲜美无比,胜似美味佳肴。妈妈还常用这些菜作配菜,与面粉一起煮成又稠又黏、充满清香味的菜粥、菜糊糊改善一下生活,小孩子能多吃几碗饭。特别是她用树头菜掺少量玉米面或红薯面蒸成的洋槐花饼子、榆钱窝头,大人吃了下地干活有劲,小孩子吃了能减饥耐饿。我在离家较远的外村读高小时,中午没时间回家吃饭,常常带着洋槐花饼子、榆钱窝头在学校就着开水作午饭。

据《本草纲目》等记载,杨树、榆树、槐树等树木的嫩叶也是可以食用的。在春荒特别严重的年头,村里人也常用这些树头菜果腹。这些树头菜比较粗陋,苦涩难吃,必须用开水煮烫后再反复浸泡,减少苦味和涩气、清除毒素后才能食用。然而,饥不择食,有能吃的东西总比什么都没有强。正是靠着这些树头菜的补充和接济,在大荒之年村里才没有人外出逃荒要饭,也没有饿死人。

各种各样的树头菜,宽厚仁慈、不离不弃地帮助村民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青黄不接的春荒,熬过了灾难不断的艰苦岁月,得以把生活维持下去,把生产继续下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在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奶奶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里。她说,人是和草木一块生长的。只要草木能发芽生长,人就有指望、饿不死,不会走到绝路。奶奶没有文化,可至今想起来,她讲的可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而又深刻、实在的道理啊!正因为这个道理,村民祖祖辈辈都很敬重树木、视树为宝。他们不仅每年春天植树造林,而且平时都注意爱惜树木、保护树木,从不乱砍乱伐树木。小孩子在采摘树头菜时,也不乱折树木的枝条。

物换星移。如今,农村家家户户丰衣足食,生活越来越好,不再需要用树头菜来打发苦难的日子了。然而,村民对树头菜依然一往情深。不同的是,如今人们把树头菜当成了生态菜、时令菜,吃树头菜是为了尝个新鲜、吃个稀罕。在吃法上也制作得更加精细,配料齐全,花样不断翻新,讲究营养、讲究卫生、讲究口味、讲究健康、讲究品位,成了调剂和改善生活的食品。村民们还把新鲜的树头菜作为礼品,送给城市的亲戚朋友,颇受他们喜爱。有些村民还到集市上出售树头菜换几个小钱,市场行情还相当不错哩!

又是一年春天到。新生长出来的欣欣向荣的树头菜将大地装扮得生机盎然,弥漫在空气中的芳香也将人们的味蕾撩拨得难以安分。向乡村出发吧!既能够采春赏春,也能够美嘴美心,更能够记住乡愁。

2018-04-26 □ 黄锡景 1 1 濮阳日报 c12378.html 1 树头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