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作为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滋养文明新风的沃土,是汇聚文明浪潮的涓涓细流……
在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评选中,濮阳外国语学校不仅成为全市唯一一所荣膺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的高中,而且与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一同上榜。
濮阳外国语学校何以能够获此殊荣?近日,记者走进这所学校,探寻文明之花在这里扎根、发芽,继而盛开在校园每个角落的点滴之事。
德育浸润心灵 文明伴学生成长
“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情,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宣誓:充满自信,斗志昂扬;全力以赴,竭力向上……”
记者聆听着激情的宣誓声,漫步校园,整洁优美、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将红白相间的教学楼映衬得格外惹眼;目之所及,与倡导文明习惯相关的标语、展板比比皆是。置身校园中,记者处处都能感受到这所学校浓浓的文明气息,而这仅仅只是该校德育教育促文明习惯养成的一个缩影。
在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领导,大值班、学生科、年级段、团委、学生会共同管理,中层以上干部、科室员工、班主任、学生干部共同参与的全员德育管理大格局的浸润中,学校营造的不单单是文雅有礼的外在人文环境,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文明校园创建的内驱力。
学校坚持周一升国旗制度,进行“国旗下讲话”;每天坚持开展“两誓一歌”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五四”中国梦主题征文、清明节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创新出台就寝规范、起床规范、宣誓规范等制度,狠抓学生行为规范。
学校大力倡导文明风尚,启动“争创文明班级,共建文明校园”活动,出台文明课间标准,设立文明监督岗,从学生言行入手,突出养成教育;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文明诚信签名等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文明科室、文明员工、优秀班主任、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学校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定期组织教职工开展清洁家园、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与清丰县马庄桥镇宋村结对帮扶,不断提升该村文明建设水平;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设立“爱心助学基金”,每年对家庭贫困学生、优秀学生进行资助。
学校举办道德讲堂、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全体师生中积极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美德,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跑操有秩序、宣誓有激情、就餐讲文明、午休讲公德……在我们学校,文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大家都用实际行动在践行。”学生杨美欣的一席话,道出了文明伴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班级公约、班主任风采、小组风采、各科学习方法指导、优秀书写作品展、教师寄语、学霸风采……教学楼内,每个班级门口,各班的文化墙内容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让人眼前一亮。每一层楼都张贴着名言警句,楼间的名人雕像、教学楼外墙上的文明标语……浓郁的文化气息溢满了整个校园。为丰富文明校园文化底蕴,学校着力构建了文明校园特色文化体系。
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学校制订了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方案,规范教学区各类张贴,营造教室内外文化氛围,将廊道文化墙打造成班级学习平台、管理平台、交流平台、展示平台;引导学生设计并投票确定班标、班徽、班歌、班旗、班级口号,通过举办班歌比赛、宣誓评比、班级主流价值观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文化氛围,促进各班不断强化主流价值观意识,让班级主流价值观逐渐内化为班内所有学生的精神气质。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将文化建设和德育兴校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系。高一阶段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和仁孝观念,使其快速适应高中严格的纪律约束和紧张的学习节奏。高二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掌握高考必备的古诗文知识,又提升了文化素养。高三阶段举办十八岁成人礼大型活动,通过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的成人意识、感恩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