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其中第19条建议令我耳目一新。他指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独到见解,也是他几十年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这篇文章既令我受益,又为我辅导学困生提供了好方法,还为我今后的工作导航。
潜心阅读 令我受益
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生,一样还没弄懂,另一样就该学了;刚刚学会一样,另一样已经忘记了。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学生学习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胶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为了证明这种观点,苏霍姆林斯基专门在书中介绍了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中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从五年级到十年级,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100多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某些学生是永远也不会达到及格的。因此,我也要加油,也要引领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
细心品读 为我所用
正如书中所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路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我细细品味,的确是这个道理。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通过早读课领读、上课范读,以及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他们喜欢的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会给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书,鼓励学生和家长共读,或者课间同伴共读;我利用微信群展示朗读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每天坚持阅读的兴趣;我设置了班级优秀朗读者记录表,每天及时记录,每周评出优秀朗读者,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获得去图书室借书的权利、发喜报等。无论学生读得好坏,只要一天不落,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现在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坚持每天晚上读书半小时,这样也自然而然地影响和带动了一些学困生。
反复阅读 为我导航
苏霍姆林斯基说:“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就越敏锐。”所以,本学期我利用“三个带动,一个互助”,继续引领学生坚持阅读。
“三个带动”指教师示范带动,家长榜样带动,优生影响带动。“一个互助”指同伴互助小组的成员,一个优秀生帮助一个学困生。这样以来,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生,都能从书中发现和收获许多知识。优生更优,待优生则进步更快。
改变,从阅读开始!进步,从阅读开始!今后,我依旧坚持和学生们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