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晶莹圆润、美丽无比的大珍珠,渔夫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有一个小小的黑点。于是,渔夫一层一层地剥珍珠,直到将黑点剥掉。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被削剔得荡然无存了。
这个寓言反映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也经常出现,我们教师是不是也有过渔夫这样的心态呢?
我们班有一个叫小磊的男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成绩不理想,上课好动,经常随意插话……几经教育都未见显著效果,很让人头疼。我很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学生,可最近在教育他时却险些犯了渔夫的错误。
教室的门很松,总是关不严,我们只好把报纸叠几层后夹在门上,这个任务很自然地落在坐在门旁边的小磊身上。一次课上,他反复用报纸去夹门,始终没有成功。我看了,有些着急,便大声说:“你不动脑子啊,把报纸再多折一层。”他照着做了,但表情略有些尴尬。
我忽然意识到,我的做法让他在同学面前丢失了尊严。我有些后悔自己的急躁,深深地反思自己今后绝不能再这样对待一个孩子。其实,再聪明的孩子如果经常遭受指责,思维也会日渐迟钝,就像寓言中那颗珍珠,早晚会失去它的光泽。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开始一点一点地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课堂上经常夸奖他的长处。渐渐地,他有了一些变化,在课堂上他比往常认真了许多。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已处于班里领先水平。
人们在欣赏珍珠的时候往往不能容忍珍珠上的瑕疵,就像我们不能容忍孩子的缺点一样。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既不能因为孩子有缺点而否定他们,也不能一味地放纵他们的缺点。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修正他们缺点的同时,不伤害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