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新闻微信公众号日前消息,淮安市一位市民钱先生遇到了奇葩证明的问题:证明“我爸是我爸”。钱先生打算将已经去世的父亲的住房公积金取出来,住房公积金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提取他父亲的公积金需要到公证处公证。淮安市公证处则要求钱先生开具多项证明,其中一项是父子关系的证明。为了办理这些证明,他跑遍了户口所在地的街道、社区和派出所,但各个单位均无法给出他想要的证明材料。
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似乎已经称不上新闻了。前段时间,广东虎门某学校要求部分学生家长先开具亲子鉴定证明才能入学。去年年底,南京某派出所开具了一份证明:××生活区201幢2单元301室即是201幢二单元301室,二者是同一地址,特此证明。同时附言:“请相关部门多为老百姓考虑,不要让老百姓跑来跑去耽误时间。”
为什么奇葩证明屡见不鲜,以至于成为难以治理的“顽疾”?
其实,证明本身并没有错,在现代公共生活中,确实需要用到各种证明来保证人们的行为合法合规。但同时,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甚至没法办的证明也混杂其中,让人们吃够了苦头。要求证明的机构只是张一张嘴,提供证明的个人却可能跑断了腿,甚至像钱先生这样,跑断腿还开不到需要的证明,那就真的悲催了。
奇葩证明无法根除,说到底,还是权力的傲慢性在作祟。一些机构部门手上有了一些权力,能影响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却没有把为老百姓服务放在心上,而只是想着自己方便。多要求一份证明,并不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只是麻烦前来办事的老百姓而已,有什么要紧?但取消一份证明,却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宁可多开证明吧!
以淮安市公证处为例,该处主任表示,未来,他们也将推行绿色继承制度,简化市民的办事流程。可见,他们也认识到市民的办事流程是烦琐的,并且是可以简化的。但是,在媒体报道之前,为什么就不主动简化呢?
简政放权是一场自我革命,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一个小小的证明看似简单,却也需要有关部门勇于承担责任,乐于为民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妨积极发挥自下而上的力量,畅通百姓投诉渠道,鼓励百姓监督工作,对于人民满意程度低的单位、部门,切实进行惩戒并及时公之于众。如此,才能将奇葩证明扼杀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