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节目重新唤醒了我们的集体记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认为中国诗词歌赋是一个教学素材宝库,如果能在课堂之中运用这些素材,那么一定会让课堂更有味道。
在讲述高中历史课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为了阐明南北朝诗歌的差异,进而阐明北朝雄健文风对初唐时期诗风的影响,我引用了一些诗词,分别是《作蚕丝》《咏内人昼眠》《折杨柳歌辞》。这一系列诗词材料的运用很生动,能说明问题,学生听后既领略了我国优秀传统诗词歌赋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明白那个时期民族融合的相互作用,同时又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
凑巧的是,当我在一个班讲授这节课的时候,恰好有其他教师前来听课,他们也非常赞赏我这种做法。在学校评课时,一些评课教师认为这一系列诗词歌赋的运用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
他们的鼓励和肯定,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沿用这种做法的信心。在古代,实际上大多数史学家都有着极高的诗歌艺术修养。同时,又有不少诗人,写作的诗歌充满了家国情怀的历史感。因此,可以说文史自古以来便是相通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虽然没有成为诗人的造诣,但是为自己的课堂增添一些诗意,总还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