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峰,1967年出生,中原油田采油四厂职工,无偿献血104次。谈起献血感受,王文峰总结说:“无偿献血对自己无害,对社会有益。”
据王文峰回忆,他从1994年开始献血,中间一直没间断过。刚开始,无偿献血的氛围还不是很浓,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还在市眼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古城路旧址办公。当时,王文峰还没有孩子,他爱人特别反对他献血,经常说:“那么粗的针管子,那么大一袋子血,需要吃多少好东西才能补回来呀?”
“那时候人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无偿献血宣传也不是很到位,导致很多人不了解无偿献血的程序和意义,想着献血肯定没啥好处。”王文峰说,“其实,无论捐献全血400毫升,还是捐献成分血200毫升,占人体血液的比例都很小,对自己造不成伤害。”
在王文峰看来,对于献血的认识误区,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我小时候,满大街没几个胖子。大家平时讨论的是谁家的生活水平高,谁家的人长得胖。见人说‘看你又吃胖了,生活条件不错啊’,总能为对方带来不少喜悦。”他说,“再看现在,你要说谁胖,估计他气得不吃晚饭了。”
在献血过程中,王文峰总结出不少经验——“上完夜班,第二天献血容易不合格。”“因为想着献血,平时的生活很有规律,饮食更健康了,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调配得更合理了。”“献血程序严格,每次献血都相当于做了次免费体检。”……
在王文峰的鼓励和带动下,他的爱人和两个儿子都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大儿子献血七八年了,小儿子献血也有三四年了,他们都是18岁开始献血的。爱人也献血好几年了。”
王文峰说,现在参与无偿献血的人越来越多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不管学生、军人还是工人,大家的无偿献血意识越来越强,整个社会越来越以奉献爱心为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