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哮喘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炎症形成后,气道反应性增高,当接触各种危险因素时,气道出现阻塞和气流受限,从而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尤其在夜间和清晨。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症状。
二、哮喘在儿童中的患病率高吗
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较以前有明显增加。综合世界各地的哮喘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儿童哮喘患病率在3.3%~29.0% ,成人哮喘患病率在1.2%~25.5%。我国城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调查发现,1990年患病率为0.9%,2000年平均累计患病率为1.5%,10年间上升了64.8%。因此,哮喘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三、哮喘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过敏性家族史及个人过敏体质因素:过敏性家族史是指家族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疾病病史;个人过敏史是指曾患过敏性鼻炎和(或)湿疹,或有任何食物、药物过敏者均视为有个人过敏史。
2.变应原:室内变应原包括屋内尘螨、动物变应原、蟑螂变应原和真菌。室内地毯、空调机或加湿器都将成为尘螨、蟑螂及其他昆虫的理想栖息地,亦成为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地。室外过敏原,最常见的是花粉。
3.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诱发成年人和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婴幼儿期的感染对其成年后哮喘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4.气候:儿童患者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如气温突然变冷或气压降低,常可诱发哮喘。
5.饮食:主要为异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虾、香料等。
6.精神因素:哮喘儿童常受情绪影响,如大哭大笑或激怒恐惧后可引起哮喘发作。
7.运动:运动常可诱发哮喘,多见于较大儿童,持续5~10分钟以上的奔跑以后最易诱发哮喘。
四、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
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为咳嗽、胸闷、喘息及呼吸困难,特别是上述症状反复出现并常于夜间或清晨加重,儿童慢性或反复咳嗽有时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唯一症状,即咳嗽变异性哮喘。
五、 作为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哮喘
由于哮喘症状的非特异性,常导致病人就诊时会得到的各种各样的诊断。很多患儿因被诊断为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采用不恰当的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建立哮喘的正确诊断,才能给予适当的治疗。作为家长如果发现患儿存在以下任何征象或症状,即应高度怀疑患儿是否得了哮喘:
1.频繁的喘息发作,多于每月一次。
2.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3.咳嗽,尤其在夜间发生而没有感染因素。
4.症状在接触以下物品或在下列情况下出现或加重:毛皮动物、化学气雾剂、气温变化、屋内尘螨、药物(阿司匹林等)、运动、花粉、呼吸道感染、烟雾、剧烈情绪波动。
5.儿童的感冒反复地“发展到肺部”,或持续10天以上才恢复。
6.症状在服用哮喘治疗药物后减轻。
六、疑似哮喘患儿需要做哪些检查
1.变应原的测试:主要通过皮肤过敏原点刺及食物过敏原筛查,以了解是否存在过敏原。
2.肺功能的测定:可通过肺功能检查以了解是否有气流受限。
3.气道高反应性测试:主要用于肺功能测定是否在正常范围内,通过激发试验观察是否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七、治疗哮喘的药物有哪些,哮喘为何要长期治疗
哮喘的发作(或加重)是阶段性的,但气道的炎症是长期存在的。哮喘急性发作主要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口服激素或静脉应用激素及茶碱类药物,必要时需住院治疗。恢复期需要长期用药控制,哮喘是一个慢性炎症性疾病,故家长尽早对患儿应用抗炎治疗,并且一定要听从哮喘专科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时定量预防治疗,避免随便停药、减量。通常情况下,患儿应该在初次就诊后1~3月复诊,哮喘控制后每月复诊一次,一旦出现病情加重,应立即就诊。
八、如何做好哮喘的预防
1.家长首先要为孩子建立一份“病案”。通过细致观察,把孩子每次哮喘发作的时间、地点、轻重程度和发病当天的天气变化、周围环境等记录下来。
2.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坏境,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家里不要养动物,在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生活场所不要放置油漆、化学药品等。
3.注意生活习惯。尽可能发现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避免食用。养成按时睡觉、吃饭的习惯。
4.加强身体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
5.注意孩子冷暖,尽可能避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