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利梅 文/图
盛夏时节的濮水河,河水清清,碧波荡漾,再也闻不见腥臭之气;河道两岸,绿树成荫,芳草萋萋,市民休闲散步心情更加舒畅。
这一切,得益于我市实施的濮水河治理清淤工程。自5月23日施工以来,濮水河共清出淤泥近11万立方米。9.2公里河道,仅用46天就高标准完成清淤,刷新了我市清淤工作的最短工期。
市民纷纷表示,这次清淤,清得彻底、清得干净,“清”到了市民的心坎上。
7月1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宋殿宇在《濮水河治理清淤工程提前完工》的督查工作通报上作出批示:任何工作只要真抓、抓实,一定会有成效,应予以表扬。
濮水河治理清淤势在必行
濮水河西起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总干渠,东入马颊河,集防汛排涝、水系连通、城市景观等多功能于一身,是我市西部城区的重要河流,也是我市城区水系的“大动脉”。
近年来,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工业不断发展,濮水河淤积、污染严重,河道人行道下设计深度为2.5米,截至2017年年底,河道淤积最深的地方已超过1.5米,直接影响了濮水河的防汛排涝功能,并对水体和周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广大市民对此反映强烈。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民心,于今年1月将濮水河治理清淤工程提上日程,决定筹措水污染防治资金1400余万元实施濮水河治理清淤工程,并将其列入2018年市政府重点工程。5月22日,市政府召开濮水河治理清淤工程项目专题会议,对项目实施的资金筹措、实施主体、排水、运土车辆上路、电力保障、施工环境保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明确了责任单位。随后,有关市领导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濮水河清淤治理问题;6次到濮水河实地调研,其中2次夜间查看施工进度并协调解决工作难题。这些举措,为推动又好又快实施濮水河治理清淤工程奠定了基础。
攻克三大难题 见证“濮阳速度”
濮水河治理清淤工程清淤总土方量近11万立方米。考虑到我市已进入雨汛期,结合城市防汛除涝实际,濮水河清淤工程原计划分两期进行:一期为濮水河进水闸至华安路桥段,总长3.6公里,自5月23日开始施工,计划6月底前完工;二期为华安路桥至戚城闸段,在主汛期过后开工,计划工期60天。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