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笔者获悉,作为濮阳市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濮阳农商银行一直坚持“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满足客户灵活多变的需求,不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普惠金融”“下沉式”业务拓展思路为实践准绳,实施大零售转型战略,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便捷的全方位“管家式”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在金融产品上求创新,让客户需求更满足。近年来,濮阳农商银行以开展“进千村、入千企”活动和“十大覆盖率”调研对接为契机,结合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积极推进中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机制和产品创新建设,成立了小微金融部、普惠金融部、公司金融部,推出了人大代表贷、政协委员贷、青创贷、劳模情、立德宝、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农商行+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等数十种小额融资金融产品。该行组织召开多场融资推介会,搭建银企融资平台,为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和个人客户需求开辟绿色通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年初,濮阳农商银行以家庭理念为核心,将人际关系、伦理亲情与金融产品深度融合,推出了家合贷、职贷通、家庭永续贷、普惠贷、商贷通、二手房按揭贷款等6款小额融资品牌贷款,将小额贷款服务范围扩展至家庭消费、经营的各方面,将服务触角延伸到购房、装修、婚嫁、教育(含育儿)、创业等家庭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小额家庭贷款产品制订了基础授信额度,明确了增信、减信具体标准,授信更关注家庭的成长性和未来价值,让客户一目了然,做到贷款额度公开透明。产品一经推出,便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各项贷款248亿元,较年初净增25亿元,增幅11.3%;贷款笔数达到76960笔,较年初净增13718笔,增幅22%。
在服务方式上求创新,让服务水平再提高。濮阳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在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大力建设金融网格化服务体系,打造“一公里金融服务圈”,把普惠金融服务送到了城乡百姓身边。缩短管理半径。优化机构设置,对市城区原有的44个网点升级改造,将规模较小的网点改成了自助网点、社区银行和集市银行。对保留的37个网点采用扁平化管理,每个网点结合所服务辖区内的市场结构,在开办储蓄业务的同时,创立特色小镇商户经营贷、装修公司合作贷款、建材市场联盟贷、出国留学及出国务工保证金贷、手机卖场消费贷、早教育婴分期贷、旅游消费分期贷、摩托车销售分期贷等具有特色的贷款服务,实现每个网点业务品种全、服务功能强,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下沉服务重心。在城区大型社区建设金融服务便民店,采用“自助机具+低柜+大堂经理”的模式,成立移动银行部,专门对接社区物业、居委会,移动办公、上门服务,真正实现由传统物理网点向社区银行、移动银行转型,打造“一公里金融服务圈”。金融网络全覆盖。在全市布放POS机3924台,运行ATM自助设备451台,建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站550个、惠农支付服务点2988个,实现了金融服务“村村通”。拓宽IC卡应用范围。与市总工会联合推出工会会员卡,把工会会员的平台优势与农商银行卡快速支付、多行业应用等进行融合和创新,实现一卡多用。
在经营管理上求创新,让客户体验愈完美。近年来,濮阳农商银行积极践行“转观念、强管理、练内功,树形象”的工作要求,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升了客户体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变革考核机制。推行全员营销,由松散营销向大零售转型。截至2017年年底,仅市城区客户规模由原来的5000户增长到现在的14397户,攀升了近3倍,夯实了业务发展基础。提高办贷效率。创新推出“信贷手续一页纸”,除省联社统一的合同文本外,客户仅需在贷款申请书和征信授权书两份资料上签字确认。优化贷款流程,调整贷款审批流程,利用“钉钉办公”实现线上审批,修改贷审委运行规则,实现流转流程有效“瘦身”,除抵质押贷款,其余贷款均可实现两天放款的目标。让利优惠客户。该行利用社区银行免费登记、发布房屋交易信息,并将不动产登记中心引入网点,客户可到银行面谈、交易、办理相应的贷款业务,去掉中介环节,降低客户负担,逐步实现与客户的“直连”,确保客户不花钱、多办事。推出利率优惠政策,形成8档利率优惠体系,以真金白银让利惠民。推行廉洁承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开信贷廉洁规定,在办贷过程中如果信贷人员收受礼金、代金券,一经查实,30万元以下的贷款,本息由责任人进行偿还;30万元以上的贷款,由责任人按照收受金额的30倍对该笔贷款进行偿还,打造阳光、廉洁信贷文化。(董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