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改前沿

“掏”出来的班会

□申娜

一天,我在外校听课,突然接到美术老师的电话:“申老师,你赶紧回来吧!你们班小泽帮昊昊掏耳朵,掏得昊昊哇哇大哭。”听完这话,我赶紧骑车回学校。

当我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昊昊已经不哭了,小泽一脸无辜地站在那儿。

“昊昊,你能听见老师说话吗?”我急忙问。“能!”听见昊昊的回答,我稍微松了一口气。经过检查,医生确认昊昊的耳朵没事。事后,我详细询问了当时的情况,总算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小泽总是耳朵痒,他的妈妈就经常帮他掏耳朵。小泽觉得掏耳朵这事很简单,就想找同学帮忙。很多同学都拒绝了他,昊昊却因为好奇答应了小泽。

虽然老师反复强调小孩不能自己掏耳朵,也不能掏别人的耳朵,但是学生年龄太小,还认识不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

经过一番准备,我召开了一次“掏”出来的班会。班会一开始,我让昊昊讲述了自己的感受。看着其他学生脸上感同身受的表情,我知道这招用对了。

趁热打铁,我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自己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别人不能乱碰。这下,我把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这个说眼睛不能乱碰,那个说不想同学乱摸他的头,最后一个学生说了句:“妈妈说裤子里面也不能碰。”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

首先,我对这些学生的发言表示了肯定,尤其表扬了最后发言的那个学生。然后,我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了一张人体构造图,请几个学生上台来指一指哪些地方别人不能碰。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肩膀以下、膝盖以上的隐私部位别人都不能碰。我用了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学生:“你们说得对,这是个人隐私部位,爸爸妈妈帮我们洗澡的时候可以碰,其他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碰,老师也不能。一旦有人触犯了你的个人隐私,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记住了。

其实,这次班会只是教学生自我保护的第一步,以后我还会利用合适的契机,继续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

2018-09-03 □申娜 1 1 濮阳日报 c21202.html 1 “掏”出来的班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