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改前沿

把事故变为故事

□ 王喜云 龚俊波

强是出了名的调皮学生,所有科任教师提到他,无不摇头叹气。班主任王老师对他的表现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

一次早自习刚下课,英语老师找到王老师说:“强早自习迟到了二十分钟,批评他几句还顶嘴……”听着英语老师的话,王老师越想越生气:“我昨天才提醒过他,今天又犯错。”

王老师把强叫到了办公室,看着他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王老师的怒火被点燃:“你怎么回事?老师天天提醒你,你却变本加厉,以后谁还管教你?”“我今天迟到不是故意的,早上有名同学把脚扭了,我把他背到了医院……”强有些委屈地说。“是啊!你哪次是故意迟到的?你顶撞老师,还撒谎!”王老师质问道。“我没撒谎!”强继续坚持,拒不认错。

气急之下,王老师怒道:“就你这态度,我只有让你家长来处理了。”强神情漠然地说:“请不请家长,你随便!”说完,他转身离开了。

看着强离开的背影,王老师开始寻找强家长的电话号码。这时,邻班的张老师走进来,笑着对王老师说:“今天真要好好感谢你们班的强。早上我班的一名学生上学时不小心把脚扭了,多亏他帮忙……”

“看来强说的是真的,刚才我太主观了,委曲他了。”王老师有些自责,随后去教室向强道歉。她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表扬了强,并下决心以此为契机转化他。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摒弃僵化的、固有的思维,善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质量沟通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育,要有归零心态。归零,不仅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方法。教师拥有归零的心态,才能平和下来,回归学习者的状态,在不断地反思和创新中,获得永续的发展动力。

案例中的王老师与学生之所以出现沟通障碍,究其原因是王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凭经验主观臆断,不自觉地给学生“贴标签”,没有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固有的看法适时归零,最终导致沟通失败。

教育,要有留白意识。留白是每名教育者必备的意识与境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教育者要给学生留白,给他们一个反思、悔过的机会,从而打通一条通往学生心灵的道路。

案例中的王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有留白意识,不以偏概全早下结论,而是留给学生一点缓冲的余地和反思的机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要有“化错”思维。它既要求教师善于捕捉学生差错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求知,又要求教师对于自己的失误冷静分析,及时补救。

案例中的王老师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及时反思自身的言行,积极寻求化解矛盾的方法,是“化错”思维的重要体现,必然将教育引向学生的心灵深处。

2018-10-15 □ 王喜云 龚俊波 1 1 濮阳日报 c23201.html 1 把事故变为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