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根除“帮圈文化” 净化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决杜绝一些党员干部搞小圈子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严肃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纵观十八大以来因“老虎”“苍蝇”落马而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一些塌方式腐败案件,无不与“帮圈文化”有关。为此,应以更广的视野、更新的视角、更深的思维,认真研究“帮圈文化”的成因、特点和治本举措,切实维护党内关系的纯洁性,推进政治生态的持续优化。

一、“帮圈文化”本质是公权私化

“帮圈文化”具有特定含义,从党内看,是指一些党员干部无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以吃吃喝喝培养酒肉感情、以牌局赌局培养金钱感情、以权权交易培养利益感情等,为牟取私利而编织的利益同盟,其本质属性是公权私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

中央第一巡视组对河南巡视反馈也指出,“帮圈文化”依然盛行,一些干部人际关系庸俗化,称“一个市的是老乡,一个县的是兄弟,一个村的是铁杆”,地域性团团伙伙、亲亲疏疏依然若隐若现。有的干部仍热衷参与牌友圈、球友圈、酒局圈、校友圈等。有的曾在同一系统工作的领导干部抱团严重、相互提携。有的社会人员充当“地下组织部长”,其办公室和家里成为“领导干部俱乐部”,“圈里人”时常聚会,妄议干部人事安排。在高压反腐态势下,被揭露的“石油帮”“秘书帮”“西山会”“酒钢号”等,更是将“帮圈文化”的公权私化本质暴露无遗。他们或是“官官相护”,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或是“山头主义”,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把下属当成家臣;或是“官商勾结”,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等。“帮圈文化”虽经营方式各异,但公权私化本质相同,具有明显的依附性、投机性、帮派性、贪婪性,与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与秉公用权、执政为民的使命责任格格不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落实总书记要求,就必须认清“帮圈文化”本质,坚决根除“帮圈文化”,着力营造廉洁纯正的政治环境和党员关系。

二、“帮圈文化”严重侵蚀党的组织肌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将党内搞“帮圈文化”延伸为“七个有之”,一口气用了12个成语对这类行为尖锐批评,足见其影响之大、危害之深。

一是破坏党的纯洁性,使同志关系变得庸俗化。“帮圈文化”最核心的维系原则就是感情至上。这种特殊的感情逻辑维系,使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充满江湖习气。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有事不靠组织而靠熟人、靠关系,形形色色的关系网越织越密,方方面面的潜规则越用越灵。有的领导被称为“老板”“老大”,下属被区分“谁的人”“跟谁干”,同事之间互称哥们、兄弟等,把平等的政治性关系扭曲为帮会关系、雇佣关系、孝悌关系、拟血缘关系等,而互称同志的人却越来越少,浓重的江湖习气日益渗透到党内关系之中。

二是破坏党内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制度规范,使党的权力私化。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既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党内关系的架构与运行依赖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刚性约束。而“帮圈文化”则催生各种形式的利益帮派,甚至演化为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破坏党内制度的规范性。由于其实质是公权私化,所以相互之间因利相争,引发违背政治规矩的无原则争斗,使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转变为自己牟取私利的资本。

三是破坏党内民主团结,影响组织的向心力、战斗力和公信力。“帮圈文化”信奉“山头主义”,搞宗派、结团伙,损害党的团结,破坏党内民主,弱化中央权威,疏离党群关系,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拦路虎、绊脚石,使全体党员难以同频共振,大大削弱组织的向心力、战斗力和公信力。

四是破坏党的政治生态,使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搞拉帮结派这些事,搞收买人心这些事,没有物质手段能做到吗?做不到,那就要去搞歪门邪道找钱。反过来如果有腐败行为,那就会想着如何给自己找一条安全通道,找保护伞,就会去搞团团伙伙。”“帮圈文化”在党内关系中持续发酵的直接后果,就是破坏政治生态,诱发和加剧腐败现象。

从中国历史上看,“帮圈文化”最盛行的时代,往往是权奸当道、腐败肆虐的时代。明代的严嵩集团、唐代的“牛李党争”等,都是典型例证;从当前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以职业、行业、籍贯、家族等为纽带的或明或暗、或松散或紧密的“帮派”“团伙”被揭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个别高级领导干部为“核心”形成各种利益帮圈。“首领”被拿自然墙倒屋塌,引发窝案、串案连锁反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三、“帮圈文化”必须标本兼治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我们整治“帮圈文化”指明了方向;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印发的工作方案,为整治“帮圈文化”明确了方向、路径。整治“帮圈文化”,务必标本兼治、严格推进落实。

一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信念坚定,无往不胜。要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抓好理论学习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扎实开展党性、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分清是非界限、坚决抵制错误思想侵蚀,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关系学、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防止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二要树牢“四个意识”“两个坚决维护”。要把整治“帮圈文化”作为践行“四个意识”“两个坚决维护”的具体行动。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提高政治能力,更加自觉地把“四个意识”“两个坚决维护”落实到强化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处置、巡视巡察、问责追责等每项工作中,及时发现查处违反党章党规、破坏政治纪律及政治规矩、违背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和“七个有之”等问题,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同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行作斗争、同一切“帮圈文化”利益集团作斗争。

三要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指出,要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首要任务。“帮圈文化”主要成因就是一些人无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要督促各级党组织和第一责任人切实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折不扣地执行,坚决追究越过红线、底线的人和事,坚决与各种小圈子作斗争。对发现的拉帮结派、团团伙伙、培植私人势力等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问题,实行“一案双究”,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追究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对开展排查工作行动迟缓、敷衍塞责的地方和单位,对签订承诺书后又参与小圈子的党员干部,要依规依纪、从严从重处理。真正把规矩立起来,让纪律严起来。

四要注重日常监督检查。要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在运用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使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把“帮圈文化”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要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治理“帮圈文化”各项要求,紧盯重点事、关键人,对反映具体、有核查点的问题线索绝不放过,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要把治理“帮圈文化”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深挖保护伞和利益关系纽带,使人身依附、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没有生存土壤。

五要坚持以案促改。整治“帮圈文化”,整是手段,治是根本。要坚持发挥以案促改的常态长效作用,及时从已查处的问题中筛选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研究规律、吸取教训,营造氛围、形成震慑,力求达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净化一方政治生态”的目的,下定决心、下大力气根除“帮圈文化”。

濮纪研

2018-11-01 1 1 濮阳日报 c24396.html 1 根除“帮圈文化” 净化政治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