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边是我的学生,关于他的学习成绩,几乎所有任课老师都头疼不已。他从不捣乱,也不闹事,更不会影响其他同学,可就是啥也学不会,每次考试几乎每门功课成绩都保持在个位数。但就是这样一个男生,他的生物成绩一直居高不下,无论大考还是小考,从未低于94分,这令我这个生物老师万分惊喜,也成为我心中一个大大的谜团。
我发现他不管上什么课都在明目张胆地看生物课本,即便是在早读课上,他也读生物书。虽然他口齿不清,但我能听得出每次他都是极其用心、很有感情地去读,当然我也是头一次听学生把一本科学类书籍读得那么有情感、有温度。
其他任课老师对待小边是极其宽容的,从不对他作十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总是小心翼翼地关注和呵护他。于是,小边拥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去做他喜欢做的事、读他喜欢读的书。那份源于对学科的兴趣、对生活的自信,当然也有对我本人的喜欢和尊敬,这些因素成为他继续在学校生存下去的理由。
有一次,学校听我的公开课,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当这节课即将完美收官时,我自信、得意地领着学生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谈困惑,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我微笑着扫视全班学生,心里却盼着无人举手,圆满结课。但是,就在这短暂的安静后,小边竟然把手举起,并随即站了起来。我不能无视,看着他用力地指着书上的插图,思考着说:“老师,书上的这个细胞图,怎么在细胞核里还有个黑点呢?”小边前面的一个女生转过头来,低声催促他:“别捣乱,那是印刷出了问题,快坐下,坐下!”小边根本不听劝,毫不顾忌身边听课的领导和老师,跑到前面的女生旁边,瞪着眼睛看她的生物书,然后噘着嘴兴奋地说:“你的书上也有个黑点。”接着,他又跑到后边和旁边的同学那里,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声喊着:“你的书上也有个黑点……”所有人都被小边制造的突发事件给怔住了。我走到小边的身旁,拍着他的肩膀,用力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认真地说:“孩子,你真了不起!它是细胞核中的一个结构,叫‘核仁’。到了大学,老师才讲这个知识点。”此刻,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看到所有人的眼睛里都闪着光,小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从此,小边学习生物的劲头更足了。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离开了这所学校。再后来,我听说小边升入初三后不久就退学了。我不知道他退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初三没有生物课了,我也走了,他心里的那根强有力的支撑一下子崩塌了。他失去了在这里生存下去的理由、勇气和自信,最终选择了逃避和放弃。
这就是小边同学,一个引发我对教育再思考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