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之光

营造良好环境 释放强大动能

——落实两会精神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述评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随着两会落下帷幕,全国上下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与活力扑面而来。

为创新松绑:向改革开放要动力

两会期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中星6C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刷新为“300”。

走过300次发射,“长征”飞上新起点,中国航天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最大限度地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无疑必须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全国政协委员、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院士深有感触。

姜杰认为,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创新创业创造,表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更加坚定、目标更为明确。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市场主体进入“亿户时代”、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5%……发展的新动能快速成长,创新正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的新优势。

——坚持问题导向,大力简除烦苛。

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坚决破除一切不合理的“繁文缛节”……得益于创新生态的大力优化,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不断迸发。

“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认为,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原始创新,是决定未来中国创新走向的“关键之举”。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支持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条条务实的举措以改革疏通堵点、纾解痛点、攻克难点,令“创新”在这个春天有了更加鲜活的注脚。

为创业加油:心无旁骛地做主业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全国人大代表、安踏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的对话,让“创业”在新时代有了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

“民营经济要走向高端创造,根本出路在创新。”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丁世忠感慨万千。他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一要把好产品质量关,二要创立自主品牌,这是企业创新始终要瞄准的靶心。

“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创造,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发展创业投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们看到了不少支持创业的“大礼包”。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表示,把面向市场需求和弘扬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中国一定能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为创造助力:让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

科研管理中表格多、报销繁、牌子乱、检查多……这些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烦心事”仍是不少创造活动的拦路虎。

如何更好地为创造助力?今年全国两会,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不少目光都聚焦到“人”的创造性上。

——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

——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

——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认为,只有激活“人”这个生产力当中的关键因素,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中国科技创新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认为,要培育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必须聚焦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普遍反映的问题,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

聚焦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四部门近日联合召开“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推进会,集中整治清理并固化形成制度成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国两会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云南昆明西山区海口尖山,云南大学古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和同事正在寻找化石点,这里埋藏着不少寒武纪时期的珍贵古生物。

“现在每周可以出三天野外科考,开会时间缩短了、报销流程精简了、经费使用更方便了。”刘煜说。

全国两会刚过,黄浦江畔的科改“25条”立马行动了起来。上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旨在做好“人”的大文章。

“放权”科研经费管理,破解“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等科研经费管理计划性过强的问题……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院士说,不让科学家的精力过多消耗在琐事上,让他们做出更多真正的原始创造。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就一定能够迎来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据新华社

2019-04-02 ——落实两会精神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述评 1 1 濮阳日报 c35091.html 1 营造良好环境 释放强大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