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已经濮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19年4月22日通过,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9年5月31日批准。在《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公布之际,本报记者就其重要意义、主要内容等,采访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兰峰。
问:制定《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的必要性和意义?
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对实施这一目标指明了方向。通过地方立法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中央决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濮阳市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需要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予以固定。同时,针对部门职责不清、执法缺乏依据、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和参与度不高、治理工作运动式推动等问题,也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调整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2018年,中央和省先后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垃圾治理、乡村清洁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因此,制定出台《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保障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依法开展,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问:《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的制定过程?
答:《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是2017年年底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我市2018年立法调研项目,2019年立法审议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起草小组,几易其稿,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草案)》,于2019年2月19日提请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一次审议。之后,市人大常委会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按照立法程序要求,报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征询意见。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完善。4月8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对修改后的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于4月22日,提请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第二次审议并通过。按照立法程序要求,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并于5月31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问:《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共五章三十二条,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内容包括总则,专项规划与设施建设,清扫、分类、投放、收集、运输与处置,法律责任和附则等。
问:《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对调整对象是如何规定的?
答:鉴于农村垃圾包含种类较多,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垃圾等,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多个农村垃圾治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能交叉,职责难以厘清等问题。若条例调整范围过于宽泛,难以体现“小而精、有特色、真管用”的地方立法理念。因此,《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将调整对象界定为我市的农村生活垃圾。同时规定,本条例所称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农村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问:《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对政府及其部门职责是如何规定的?
答:《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按层级对政府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职责作了规定。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并保障处置设施的日常运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农村生活垃圾的日常管理,明确管理机构或者人员,组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工作,指导农村的生活垃圾清扫、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等工作。
针对政府部门职责,《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明确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和市、县(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城市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林业、商务、财政、公安、教育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工作。但由于我市各县(区)具体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部门不统一,因此《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将县(区)主管部门统一确定为“县(区)人民政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管部门”,具体工作的开展,由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明确责任主体。
问:《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对资金保障是如何规定的?
答:《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财政投入。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补助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给予适当补助,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需要。
此外,《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还规定,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补助、村集体资金及社会资金参与、村民自愿付费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村民委员会可以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本村农村生活垃圾的清扫、分类、投放、收集等工作。
问:《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对我市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是如何规定的?
答:《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应当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步实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市、区)集中处置的模式。河南省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也对此提出了要求。《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明确了该治理模式中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并且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活动进行了规范。
问:《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对农村垃圾分类作了哪些规定?
答: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必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这个难题。做好农村垃圾处理,逐步做到源头分类是一个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目前各类垃圾混在一起,通过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处理,不仅处理体量大,设备损耗快,而且有害垃圾极易产生二次污染,影响生态环境。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源头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前提条件。
特别是农村居住分散,垃圾运输成本较高,若能在源头将可回收、可沤肥等垃圾分拣出来,既能减少垃圾运输、处理成本,又能促进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必须立足农村实情,不能照搬城市分类方式。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通过宣传教育等办法,让垃圾分类逐步成为农民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
但考虑到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积极引导,因此条例规定农村生活垃圾逐步实行分类,具体分类指导意见由政府制定并公布。
问:《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设置了哪些禁止性行为?
答:一是农村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存储、消纳、综合利用的设施、场所应当单独建设,不得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混合使用。
二是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
三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确需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的,必须经县(区)人民政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管部门商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四是禁止非法侵占、毁损农村生活垃圾桶(箱)。
五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丢弃、遗撒、堆放、焚烧农村生活垃圾。
六是禁止擅自向农村转移堆弃垃圾。
七是禁止将病死畜禽尸体混入农村生活垃圾或者丢弃到公共区域。
八是分类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禁止将已分类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混合运输。
问:《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是如何设置法律责任的?
答:《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依据上位法对违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有关行为作了处罚规定,针对禁止性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规定的,从其规定。同时在遵循过罚相当、可操作的原则下,《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对非法侵占、毁损农村生活垃圾桶(箱)的行为,对清扫、投放责任人不按规定清扫、投放责任区内生活垃圾的行为以及将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运输的行为等创设了罚则。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