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志刚是濮阳县环保局的一员老兵,在27年的环保工作生涯中,为了维护濮阳的蓝天碧水,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步履不停、默默无闻地高速旋转着。
他是单位里的“笔杆子”。写文字材料工作是一件苦差事,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外加细心、耐心和韧劲。从1992年开始,冷志刚在濮阳县环保局伏案深耕,一写就是27年。讲话提纲、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经验交流、典型发言等各类文字材料,全部都由他执笔。为确保各项攻坚任务部署周当、安排精细,他对每篇讲话、每个方案、每项清单都高度负责,始终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通宵达旦撰写稿件已成为常态。为此,他被称为县环保局的“笔杆子”“长明灯”。
他是领导心中的“智多星”。在濮阳县环保领域,冷志刚是当之无愧的业务专家、中流砥柱。自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打响以来,他主动上前、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全力当好攻坚参谋。围绕推进“大环保”格局,他通过编制方案、调度通报、分析研判、会议部署等方式,努力为局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积极为濮阳县委、县政府出谋划策,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他牵头谋划制订了濮阳县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度体系,明确了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田”“路线图”“时间表”;先后提请县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扬尘管控、移动源治理、工业企业整治、臭氧防控、餐饮油烟治理等多项集中整治行动,为濮阳县空气质量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家人眼里的“大忙人”。在濮阳县环保局,冷志刚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也是加班最多、想得最多、干得最多的人,“5加2”“白加黑”是他工作的常态。自三大攻坚战打响以来,他几乎没有完整地休过一个周末和节假日,父亲生病过世,恰逢要筹备全县清明节环保工作,他也仅仅在家待了3天。2018—2019年秋冬防期间,因濮阳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异常严峻,为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数据稳定无异常,冷志刚连续在单位值了5天夜班,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因长期过度劳累、积劳成疾,他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但他始终坚持带病工作,甚至在北京住院期间,仍每日通过微信、电话查询数据,指导大家开展工作。
“干环保工作,是一份苦差事,但看着我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水越来越清,心里还是感觉很自豪的,觉得一切努力与付出都值得。”8月1日,在接受采访时,冷志刚开心地说。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