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现代历史上,卫河流不尽红色的记忆,卫河两岸的革命斗争故事非常丰富。1940年8月21日,冀鲁豫军区一分区政委闻允志为掩护徐向前渡河去延安,壮烈牺牲在卫河古渡元村镇。
闻一多堂弟
闻允志,字永之,1904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一个书香之家。他是中国著名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的堂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学家闻立时的父亲。闻允志自幼聪慧,15岁就考入两湖师范学校。他的堂兄闻一多称他是“浠水颜回”。1926 年,闻允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9 月东渡日本,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回国后化名闻季华,辗转到天津组织学生运动,是当时很有影响的学生领袖之一。
“七七事变”爆发后,闻允志按照中共北方局指示,到河北保定张荫梧部做统战工作,担任干部养成所教官。保定沦陷后,张荫梧组建了河北民军,自任总指挥,任命闻允志为政训处处长。1938 年1 月,中共北方局派闻允志到豫北一带开展抗日活动,以民军名义创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当年,闻允志以豫北纱厂工人组成的抗日大队为主体成立了河北民军第九游击队,并与抗日名将朱程率领的河北民军第十一大队合编为11团。后来,这支队伍改编为华北抗日民军,朱程任司令员,闻允志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不久,朱程和闻允志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华北抗日民军开赴冀鲁豫边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活动在濮阳、滑县、浚县、汤阴、内黄、清丰、南乐一带,在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下与日寇浴血奋战、拼死搏斗。部队整编后,闻允志任冀鲁豫第一军分区政委兼华北抗日民军政委,和司令员朱程一起率部粉碎了日寇多次铁壁合围和残酷扫荡。他们不断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惩治汉奸,保护群众,逐步扩大和巩固了沙区抗日根据地。
有名的儒将
在当时的共产党军队中,闻允志是有名的儒将,毛泽东同志和八路军总部计划让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任教官,毕竟八路军内懂军工制造业的人不多,留学生更少。1939 年3 月,闻允志奉调到延安,担任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训练部教育科科长。但不到三个月,闻允志的老战友朱程就几次向八路军总部请示,强烈要求闻允志回冀鲁豫边区,并肩开辟创建抗日根据地。6月,闻允志回到冀鲁豫边区,并带回30多位在抗大学习的干部,充实和加强了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的领导力量。朱程也是八路军中的一员猛将,黄埔军校毕业后到日本留学,专攻军事。他有勇有谋,在豫北战场、冀鲁豫边区屡立战功,很快升任冀鲁豫军区1纵司令员兼抗日民军1旅旅长。闻允志任1纵政委兼民军1旅政委。朱、闻二人并肩作战,在沙区战场与日伪军辗转拼杀,令敌人闻风丧胆。冀鲁豫边区抗日军民称他们俩是“沙区二虎”。
掩护徐向前
1940 年8 月,闻允志接到命令,调他到八路军总部工作,还安排冀中南下支队护送他入太行山。事有凑巧,中国共产党决定要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党中央致电徐向前司令员从山东去延安参加会议。徐向前在5月中旬接到电报,于6月1日带领警卫小分队离开沂蒙山,一路向西进发。7月,在河南河北交界处与韩先楚、古大存等新四军和华南地区的七大代表会合,共40多人。按照中央指示,他们由徐向前带队去延安。8月中旬,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秘密商议,部署掩护徐向前等抢渡卫河,确保万无一失。为防止敌人得到情报集中袭击徐向前渡河,决定分两处抢渡卫河,同时在20日夜开始行动。领导决定,闻允志等在南乐县元村集东什固湾渡河,真戏真唱,一旦被发现,可以迷惑敌人,策应徐向前等在卫河下游渡河。闻允志渡过卫河后要在魏县蔡小庄过漳河,然后与徐向前会合,从临洺关过铁路入太行山。同时,派军队保护徐向前等从大名县东袁湾秘密渡河,然后过漳河直奔威县,在临洺关过铁路、封锁沟,进入太行山中的辽县,到八路军总部与彭德怀会面。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指示:敌情复杂,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务必保证徐向前等首长及新四军和华南地区七大代表的安全。
喋血卫河湾
20 日夜晚,闻允志与朱程依依惜别,互道珍重,在冀中南下支队一个小队的掩护下赶到什固湾。当时,地方党组织派了十几名战士和民工帮助渡河,河对面也有武装人员接应。正是汛期,卫河水流湍急。凌晨,闻允志一行来到河边,两名熟悉水性的战士泅渡到卫河对岸,把一根大粗绳系在树上,使其连接两岸。闻允志等按照约定时间登上五六只小船,迎着激流,由船上的民工拉着大粗绳悄悄向对岸划去。拂晓,船只刚划到河中心,突然发现日寇的巡逻艇从西向东顺流而下,探照灯明如白昼。敌人发现有船只渡河,立即呼叫制止,机关枪也同时开了火。闻允志在第二只船上,他一面催促船工奋力使船靠岸,一面指挥船上的战士和对岸接应的队伍向敌人还击。战斗打响,日寇巡逻艇拉响的警笛和枪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夜空。元村据点和卫河下游龙王庙的日军也赶来支援。战斗中,有几名战士牺牲落水,闻允志负伤,但仍坚持指挥战斗,船只慢慢驶向对岸。在此关键时刻,敌人密集的疯狂射击把连接两岸的粗绳打断了,船只失去依靠,很快翻了过去,人员落水。闻允志不识水性,再加上腿部负伤,牺牲在波涛汹涌的卫河之中,时年36岁。
稍晚,徐向前等在大名东北渡河时也遇到了敌人的袭击。好在徐向前等已经渡过卫河,后面渡河的战士、华南地区代表和由刘法尧带领的冀鲁豫边区赴冀南参观团等有不少人牺牲,其中有一位华南的大学教授。来袭的敌人主要是驻小滩镇的日军和几十名伪军。龙王庙的敌人因先出兵去元村集什固湾,减少了对徐向前等在大名东北渡河的压力,为徐向前等抢渡卫河赢得了时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介绍,闻允志于“21日拂晓,经元村、龙王庙抢渡卫河时,受到敌巡逻艇的袭击,为掩护徐向前司令员安全突围,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中华英烈》也记载,闻允志在今南乐县境内抢渡卫河,为掩护徐向前将军不幸牺牲。
解放后,国家民政部公布全国首批著名抗日英烈300名,其中包含闻允志、朱程在内的27人在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安葬,闻允志排第八。陵园烈士名录说:“闻允志(1904—1940),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湖北浠水人,牺牲于河南南乐县元村。”
卫河县是旧县名,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河南省南乐、清丰、内黄三县析置,以境内卫河得名,1949年撤销。
□ 史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