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西30里有个村庄叫千佛寺村,俗称千佛。它与卫河对岸的元村镇一北一南,如龙盘虎踞,滔滔卫河从中间流过,水陆码头襟带其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明清以来,多少谋略者都说千佛村和元村镇是互为唇齿。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以及日伪军都非常重视千佛村的位置。
1938年8月,在南乐县简易师范读书的姚会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安排他回家乡千佛村,在本村及周边村庄发展党员。10月,千佛村党支部建立,22岁的姚会宾任书记。他和地下党员、爱国青年利用村里的集会日登台演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参加抗日先锋队。村里的姊妹团、儿童团,无论刮风下雨都站岗放哨,传递消息。媳妇、姑娘扎堆儿唱抗日救亡歌曲,并有组织地教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歌曲,唱得很多人流泪哽咽。经过1937年7月地震、8月洪水、11月日寇进村抢掠的百姓,看到了希望,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1939年春,南乐县委组织部部长唐晓声秘密来到村里,与村党支部一起动员周围村庄的地主、大户捐献枪支,发动爱国青年参加抗日武装。春节期间,县委以千佛村为中心集中了60多人30条枪,组建了抗日游击队第1排。不久,又在卫河两岸动员地主捐献了20多支枪,召集了近50人,组建了第2排。两排合并成立了卫河大队,辖两个中队,姚会宾任第1中队长。卫河大队活动在南乐、清丰两地,后来转移到大名、临漳一带,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先遣支队第3大队协同作战。
姚会宾离开千佛村以后,姚墀任村党支部书记,继续开展活动。大名、南乐、清丰、内黄、魏县等地的共产党干部、八路军伤员经常在千佛村工作、休息、养伤。千佛村成了有名的抗日堡垒村。
1941年初的一个风雪之夜,千佛村党员、民兵突然接到通知,秘密集合,迅速过卫河向沙区丛林转移。不大一会儿,枪声大作,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二旅旅长杨法贤率领500多人,呼叫着冲进千佛村。一时鸡鸣犬吠,砸门声、哭喊声和枪声、叫骂声乱作一团,千佛村翻了天。第二天,杨法贤亲自出面安民,说:“这次来了就不走了,要长住下去,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杨法贤在千佛村安营扎寨,驻扎了4年多。
杨法贤在赵参谋的唆使下,公开向日本鬼子投降,当了大汉奸。杨法贤经常跟随日军四处扫荡,千佛村成了他的据点巢穴。他强征周围16个村庄的上万民工、130辆大车,修筑高3丈、宽2丈、全长4华里的寨墙,挖宽3丈、深1丈的壕沟。寨墙东南、西南、正北3个寨门,都有伪军日夜把守。杨法贤旅有3个团27个连,另有1个骑兵连和1个特务连,共3000多人,分别在周围大的集镇驻军;旅部设在大地主姚福堂家,兵营在姚家大院。旅部下设教导队、手枪队两个大队和军法处、参谋处、副官处等八个处。杨法贤还在千佛村建有枪炮厂、造币厂、衣被厂,建立了由国民党南乐县党部书记长姚志三任校长的四俭中学,专门培养伪军政人才。千佛村西南门外成了杀人场,4年多的时间里,枪杀、活埋、铡头、绞死抗日干部群众、八路军官兵和无辜百姓近千人。1941年3月,一次就把被俘的八路军官兵24人全部杀害。
人们都说千佛村成了杨法贤杀人的魔窟,罪恶的老巢。
白色恐怖下,千佛村几个坚强的堡垒户、联络站,从党组织、民兵撤出村庄,敌伪军盘踞入村之时始,就一直顽强地战斗在敌人心脏,秘密开展地下侦察和搜集、传送情报工作。
姚士煐是个非常机敏睿智的地下党员。他经常利用给伪军送食物、拉家常等方法,或以卖甜瓜为掩护,巧取情报,并千方百计把情报安全送到根据地。杨法贤旅部机密、伪军部署、日军头子与杨法贤密谈内容、枪炮厂生产情况等情报,他都曾亲手送到姚会宾、郭良才及杨得志、杨勇等首长手里。1945年4月,冀鲁豫边区发动南乐战役,对千佛据点实施“围而不打”的策略,就是参考了姚士煐的情报而决定的。
有一次,姚士煐送情报被敌人密探跟踪,回来后在千佛村被捕。姚士煐巧妙暗示家人,通过关系运作,安全脱险。
南乐战役期间,村地下党员李琳在村里村外教唱《杨法贤哭五更》歌曲,严重涣散了敌人的军心,动摇了伪军的斗志。
南乐解放后,冀鲁豫边区党委、军区和南乐县委召开祝捷大会,对千佛村的情报工作非常满意,说他们是“模范情报站”“魔窟里的红色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