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西瓜、红薯种植协会,搭建村企合作平台……8月12日,在开发区新习镇姚庄村,说起原驻村第一书记胡长远,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抓党建、兴产业、拔穷根,给姚庄村干的好事儿不下“一箩筐”。
姚庄村地处开发区、濮阳县、安阳滑县交界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根据组织安排,来自开发区组织人事劳动局的胡长远,从2015年9月到2018年2月,在姚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胡长远深知,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党支部。到村里一上任,胡长远首先抓的就是村党支部建设。他通过用好农村组织生活“落地工作法”这一法宝,有效增强了该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紧接着,他又结合村庄实际,对39名党员进行编组定岗,建立了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全村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在抓好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胡长远时刻关注姚庄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当时,姚庄村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村里漆黑一片,严重影响了村民出行。胡长远不停地做规划、拿方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最终没花村里一分钱就解决了村民夜晚“出行难”的问题。
望着亮起的盏盏路灯,村民喜上眉梢,由衷感谢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然而,胡长远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他深知,要想真正赶走贫困,还要在抓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姚庄村只有有了好产业,才能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姚庄村有种植西瓜和红薯的传统,却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胡长远一方面邀请市、区农业专家、种植能手到村里给种植户传经送宝,着力提高农户的种植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组织成立西瓜、红薯种植协会,引领村民抱团发展。为了给姚庄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再添强心剂,胡长远协调爱心企业与姚庄村结成一对一共建对子,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胡长远的带领下,在姚庄村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年底,姚庄村顺利实现脱贫目标,摘掉了多年的“贫困帽”。本报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