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金堤

爱莲新语

□ 张悦

正值八月时,莲花盛放季。于闲暇之日,邀三五好友,畅游莲池之中,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美景,感受“鱼戏莲叶间”之乐趣,体味“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之惬意,顿觉舒坦安逸。

古往今来,不少诗文名家以花明志、借花传情,莲花颇受追捧。从《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到《楚辞》中的“集芙蓉以为裳”,从曹植《洛神赋》中的“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到李白《古风》中的“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从周敦颐的《爱莲说》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说,莲的意象贯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其内涵也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得到丰富。

莲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提到莲的诗歌有三处,分别是《邶风·简兮》中的“山有榛,隰有苓”,《郑风·山有扶苏》中的“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陈风·泽陂》中的“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莲”与“怜”,“荷”与“合”“和”等,都谐音相关。所以,远古时代的人们喜欢用莲或荷来比喻女子之美,或象征男女爱情美好、婚姻美满等。

后来,屈原在《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为世俗所污的情趣,赋予莲新的内涵。至北宋时期,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莲的高洁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莲,花之君子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通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气度和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而同为北宋人的贺铸又发现了莲花孤芳自赏的一面,在《杨柳回塘》中写道“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叹其自开自谢。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千年之前,周敦颐嗟叹。然今日纵观历史,方觉同爱者众。

有人爱莲之“花叶成趣”“红苞绿叶共低昂,满眼寒波映碧光”;有人爱莲之“露珠盈盈”“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有人谓之“水宫仙子”“翠盖佳人”,更有甚者,将爱莲的目光投至采莲人,正如程安仁《西湖夏景》中的“五月湖中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将采莲女的风姿描绘得惟妙惟肖。

莲之美在纯净,李白称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莲之美在明媚,杨万里赞其“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莲之美在娇羞,徐志摩诗云“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莲之美在清香,秦观诗云“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莲之所以为众人喜爱,皆因其美艳不可方物,雅致不落俗套。但莲之爱始于颜值,终于内涵。

年年岁岁莲相似,岁岁年年廉不同。“莲”与“廉”是谐音,音同字不同,意蕴却相通。孟浩然在《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中写道“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告诫自己不要被名利所困扰。现代诗人高占祥的“一品青莲若为官,光风霁月伴清廉。世人都学莲花品,官自公允民自安”,用莲花的“廉品”警醒世人。

花品若诗品,诗品即人品,人品当清正,清正始于心。回目荷塘,赏君子之花,品诗词之美,怀廉洁之心,悟人生之旅。

2019-08-27 □ 张悦 1 1 濮阳日报 c44165.html 1 爱莲新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