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十九大对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哪些?
答:“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
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什么?
答:这是费孝通先生198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既是在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出现的,也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元”指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是多元的,“一体”指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体。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几千年的历史演进,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3.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有哪些?
答: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
(二)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三)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四)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五)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不断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
(六)各民族要加强互助合作,努力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七)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其他各种问题的基础;
(八)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九)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十)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要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4.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四个重在”(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三化”(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5.“五个认同”是什么?
答: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6.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六进”是指什么?
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
8.如何加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
答: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定不移用法律来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凡属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来自哪个地区,都要一视同仁、依法处理。对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犯罪分子,依法坚决打击。
9.什么是城市民族工作?
答:城市民族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种重要类型。一方面是指以城市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的民族工作;另一方面是指与城市功能相联系的民族工作。
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核心是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切入点是社区民族工作,目标是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10.清真食品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答: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清真饮食、肉食、糕点及其他副食品。
坚持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角度来定义和管理清真食品,严格将清真食品限定在含有动物肉类及其衍生物的食品范围之内,不含肉类、动物油脂、乳类成分的食品,不得冠以“清真”字样,更不能把“清真”概念泛化到食品以外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