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产业是增收之本,是稳定长效脱贫的重要保证。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濮阳县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将培育脱贫产业摆在了突出位置,实施了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扶贫项目。濮阳县在种植、养殖、加工、光伏发电、电商、金融、务工等方面多管齐下,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能人大户联动、干部帮扶促动,采取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经营分股金等形式,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了扶贫工作由“扶生存”向“扶发展”的良好转变。
优化种植产业结构。濮阳县推动大规模土地流转,全县流转土地面积62.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6%,用于发展无公害果蔬、木耳、中药材等特色种植项目。
加快养殖业发展。濮阳县采取家庭养殖和规模养殖带动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县畜牧业总产值35亿元,带贫6305户,户均年增收4800元。
推进扶贫车间建设。濮阳县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7202万元,建成扶贫车间230个,引进好孩子童车、美施宝电器、东森日化等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加工企业,带动贫困人口2500人就业,人均月增收在2000元以上。
扶持光伏发电、电商产业发展。濮阳县投资2亿余元建成村级小型光伏发电站84座,累计带贫18703户。扶持建设电商平台和企业130余家,带动3万余人就业;累计培训人员10375人次,其中培训贫困群众2848人次;建设电商服务站点1027家,实现了贫困村电商站点全覆盖。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濮阳县以农村集体资产清算为切入点,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围绕盘活资源做文章,以深度贫困村渠村乡大闵城村为试点,探索出“登记确权颁证—评估贷款上项目—公司化运作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闵城模式”,开拓出一条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促产业的有效路径。这一成功经验,在全县170个村进行了试点推广。同时,濮阳县把财政整合资金建设的扶贫车间、光伏发电站等纳入村级集体管理,通过入股分红、扶贫车间租金、光伏发电收益等多种渠道,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赵少辉 谷爱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