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在美丽的新疆伊吾县城,在濮阳市—伊吾县对口援疆工作座谈会暨捐资仪式上,我市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华龙区,分别向结对帮扶对象伊吾县前山乡、盐池镇、吐葫芦乡和山南开发区捐赠援疆扶贫资金20万元。这只是我市和三县一区对口援疆成果的一小部分,最能体现濮阳人民对伊吾人民深情厚谊的,是我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中央有号召,河南有部署,濮阳有行动,并且我们的行动卓有成效!”在点评我市对口援疆工作时,市委常委、河南援疆前指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徐慧前说,濮阳市第九批对口援疆工作从2017年2月开始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大力支持。市委书记宋殿宇不仅高度重视关心支持我市援疆工作,而且两次千里迢迢亲临哈密市一线指导工作、慰问援疆干部(人才)。市领导的关怀支持,加上援疆干部(人才)在各自岗位勤勤恳恳、担当奉献,使濮阳市的援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走在了全省前列。
中共伊吾县委副书记、濮阳市援疆伊吾指挥部指挥长王坤,则是用具体数字对我市对口援疆(伊吾)工作的成效进行了阐释:15类48个援疆项目共投入资金2.07亿元,实现了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完工率三个100%,项目建设在中组部、国家发改委考核时名列前茅;濮阳援疆医疗队共接诊病人5.2万余例,深入乡村义诊158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7项,培训及讲课240余次。事迹被《河南日报》、《大河报》、《新疆日报》、人民网、大河网、凤凰网等媒体专题报道,成为河南医疗援疆的一张亮丽名片;我市及三县一区在全省率先与伊吾县及四个乡镇区签订对口援疆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我市旅游部门、人民医院率先与伊吾县旅游局、人民医院签订行业共建协议,率先开启柔性(短期)援疆工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不妨从我市援疆工作诸多亮点中取其一二,以管窥濮阳第九批援疆人的风采和付出。
当好人民健康“守护神”
位于东天山北麓的伊吾县,地处边陲,总人口2.3万人,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由于地理位置、生产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当地属于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发区,加之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看病就医难多年困扰着广大农牧民。
尽管在入疆之前有思想准备,但一到伊吾,我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队中的7名医疗队员,还是对县人民医院当时的种种景象感到吃惊:全院有在职员工89名,有执业医师证或执业助理医师证的仅有5人,科室主任大部分还是住院医师,难以胜任最基础的临床工作;虽然设置了99张床位,但每个科室只有两三名住院患者;妇产科一个月仅有两三名产妇分娩;急诊科只能处理一些常见病,基本没有抢救危重病人的经验;医院先进的仪器不少,却基本没有人会用……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技术不认可,大部分病人宁愿翻山越岭转到哈密市治疗,县医院基本上就是一个“中转站”。(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杨少军 周源 贺德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