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人情债面前,谁受益了?

礼尚往来更频繁了,人际关系却未必更亲近

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一个词——躲年,意思是逢年过节时,为了躲避家乡亲戚朋友的各种人情往来,比如结婚、买房、拜年,选择不回家,否则在外辛辛苦苦务工一年,过一个年,人情负担可能会掏空半个腰包。

平时,各种各样的“人情宴”也不少。盖房子、店铺开业、考大学、参军、生孩子、孩子满十岁、成年人三十六岁等,都是农民办酒席的名目。对此,很多采访对象表示,邀请了就得去,去了就得上礼,如果不去,就怕被人议论。“宁荒一年田,不丢人情场”,硬着头皮还得去,甚至为了人情,不惜把自己的养老保险金当随礼钱送出去。

“要钱要得急,做个四十七——有个朋友,四十七岁生日也要摆宴席,光他一户人家,我一年就去了三次!” 湖南省华容县治河渡镇紫南村党总支书记徐绍文对前些年赶人情的“盛况”印象深刻。

人情风越刮越盛,人情债越积越多,一些人认为原来送出去的礼金太多,遇事不操办自己会吃亏,于是就刻意借各种喜事收礼。在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炎峰看来,农村地区的礼尚往来更频繁了,人际关系却未必更亲近。

人情消费当适可而止。近年来,在全面推行移风易俗的过程中,很多地方提倡“婚嫁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着力扭转人情消费中的不正之风。

如今,在黑龙江方正县,“德礼之家”普遍设立,免费为操办红白事的村民提供音响、电子显示屏、餐具、桌椅等用具。同时,“德礼之家”明确规定,“设账房最高份子钱不超过50元”“正席每桌按十人计,每桌汤菜不得超过10个,白酒每瓶控制在30元以下”……由于各家参照统一标准,攀比的情况大为减少,村民们的人情债压力也减轻不少。

在河南新乡县,全县各村均建成文化广场,并在广场上建立道德教育文化墙,刊登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文明家庭、故事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努力让节俭办事的理念入脑入心。

在湖南华容县,乡风社风明显好转。有数据统计,全县人情宴的次数由2016年的6.9万次减少至2018年的2万次,操办人情宴的总支出由2016年的34.9亿元减少至2018年的9.1亿元。

对于移风易俗的变化,华容县三封寺镇华一村的村民刘启明感受明显。刘启明以前是村里的厨师,菜刀、炒勺、案板……这些过去都是他常年不离手的物件,如今都收进了柜子。他已经改行捕鳝鱼了。

据了解,以前,村里各种宴席真是多,都请刘启明去掌勺,一年忙下来,有百把桌。如今没事搞,一个月搞不了一桌。在刘启明看来,乡亲们这样省不少钱,也挺好。他说:“家家户户都操办,看起来是互有来往,但人情活动越是频繁,酒席开支就越多,再加上相互攀比,档次越抬越高,钱都消耗在酒桌上了。”

“办一个酒席,劳心费力,算算账,自己也留不了多少钱!”华容县治河渡镇紫南村村民胡正跃深有同感:“买菜要钱、厨师要钱,一桌菜钱就要四五百块;买烟还不能太差,酒席办得不好,还要被人笑话!”

在人情债面前,每个家庭都成了输家。

2019-11-21 礼尚往来更频繁了,人际关系却未必更亲近 1 1 濮阳日报 c50798.html 1 人情债面前,谁受益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