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实践

做好“九篇文章” 奏响“九曲黄河大合唱”濮阳出彩旋律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侯殿收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关于谋划好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近日,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认为推动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水、田、林、路、渠统一治理,农、林、牧、副、游多业并举,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做好“九篇文章”,奏响“九曲黄河大合唱”濮阳出彩旋律。

做好“水”文章。黄河生态保护涉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监管等方面,这几个“水”之间是相互嵌套和关联的关系,必须着力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破解逢雨则涝、无雨则旱的困局。加强河道综合治理,推进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严格落实黄河河长制,提高黄河堤防标准和黄河泥沙综合利用水平。争取用水指标,新建一批调蓄工程,推动排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扩大黄河水灌溉面积,解决困扰沿黄滩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主动站位全局,提高引黄入冀补淀能力,确保“一渠清水送雄安”;加快丹江水入范县、台前县工程速度,实现丹江水濮阳全域覆盖。

做好“路”文章。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是长期制约我市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合理布局沿黄地区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郑濮济高铁濮阳段和濮阳东站,推进太濮徐高铁、京雄商高铁建设;积极推进台前县黄河公铁两用大桥、范县杨集跨黄大桥建设;加快推进范台梁、濮阳至卫辉、濮阳至阳新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安阳—濮阳—菏泽城际铁路、衡濮潢川等铁路项目建设;提高瓦日铁路运输能力。结合治水安澜,沿黄河大堤北岸修建一条宽100至300米的高等级快速通道,服务沿黄地区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加大京杭大运河台前段疏浚力度;建设黄河滩区“四好”农村路。

做好“业”文章。结合我市实际,争取中央、省支持,破解传统“滞洪区”项目瓶颈;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以重大龙头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力争纳入省“十四五”规划,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基材料等新兴产业,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领域,加强顶层设计,找准方向、确定位置,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把黄河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依托沿黄地区的种植、养殖基地,发展特色加工业,培育、塑造品牌,对接高端需求,提高产业层次和竞争力。不能盲目搞空间结构扩张,地域开发处处皆重点,要确保黄河流域产业转型落地、落实、落细。

做好“住”文章。黄河滩区迁建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托,牵系着滩区群众的“安居梦”“致富梦”。在确保今年实现4.18万人脱贫、范县和台前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的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高起点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集中安置工作规划,力戒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和形式主义。着眼长远,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确保迁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因地制宜,通过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等安置方式,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迁建任务。同时,改善滩区未迁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适当保留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旧址旧居,留住乡土、乡愁、乡音。

做好“绿”文章。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黄河进行一次“绿色革命”,铁心、铁面、铁腕治理黄河沿岸污染。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实施退养还滩、生态补水等工程,规划建设湿地保护项目。加快谋划建设濮范台国家黄河生态湿地公园,推进黄河生态涵养带、黄河故道防护林带等建设,构建绿色、协调、可持续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格局。全面提升现有生态农业园、生态观光园、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园等,引导特色农产品向规模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果蔬、强筋小麦和有机水稻生产基地,打响“绿色”品牌。支持黄河流域环境公益诉讼,建立健全市县政府参与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机制。

做好“游”文章。聚焦“一线三点”:以黄河大堤为“线”,建设集黄河风光、田园景色、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生态长廊,形成长线观光、短线休闲的开放式旅游经济带。以渠村闸、毛楼、将军渡为“点”,建设集中展示黄河沿线风光、民俗文化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做大做优中国·濮阳(渠村)“黄河鱼汤节”、中国·河南濮阳范县荷花暨郑板桥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将军渡、郑板桥纪念馆、百忍堂、公西集等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黄河特色小镇,集聚濮阳黄河旅游人气,做强做优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炒热黄河旅游市场。

做好“文”文章。坚持以文化人,致力于将黄河文化与龙文化、姓氏文化、红色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等融合发展,讲好濮阳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注重黄河文化古籍整理、民间文化搜集等工作,深化黄河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时代价值,创作一批彰显濮阳特色、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艺术精品;推进黄河文化产业园、悬河文化展览馆、华夏文明溯源等重点工程,促进各项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推进黄河堤防建设,北金堤申请国家物质文化遗产,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二级悬河申报国家自然遗产;建设京杭大运河生态文化带,建立运河特色文化园,传承京杭大运河特色文化。

做好“治”文章。我市黄河河道上宽下窄,是典型的“豆腐腰”河段,133公里的“二级悬河”中,还有125公里未治理。要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实施好综合治理,控制游荡性河势,全面推进“二级悬河”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新建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实施引调水等工程;推进黄河堤防标准化建设,实施标准化堤防缺口段改建;减少引水渠道淤积,在引水渠首处建设沉砂池,完成淤区标准化建设工程,切实保障流域水安全;加快推进金堤河河道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工作。

做好“融”文章。濮阳是河南的东北门户,是中原城市群对接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桥头堡。要巩固提升豫鲁冀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努力变产业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变区域位置为区域优势、变内陆腹地为开放高地、变资源禀赋为经济优势、变文化特质为文化实力,高质量建设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阔步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加强与周边地市的沟通对接,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共同建设豫鲁冀协作发展区和黄河文化旅游协作区,共同应对区域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协同防治、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的区域环保工作机制。创新多种平台开展省际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民间协会的往来,提高互联互通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统筹聚力、共赢发展。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就一定能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濮阳人民的幸福河!

2019-12-24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侯殿收 1 1 濮阳日报 c52850.html 1 做好“九篇文章” 奏响“九曲黄河大合唱”濮阳出彩旋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