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治疗牙体牙髓病、牙周疾病、牙外伤,以及断牙再接、离体牙再植、松动牙固定、牙齿美容修复等,熟练掌握龋病微创治疗技术、根管治疗术、牙龈切除术、牙龈成形术等。
至仁至爱 尽善尽美
“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于飞行医30年来,一心为患者。他将患者的痛苦和幸福感放在首位,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品行以及丹心仁术精益求精的医德医风,在业内已深入人心。他医人无数,育人无数,自参加工作以来,共诊治患者17万余人次,手术7000余例,抢救急危重病人1800余例。去年11月,于飞接诊了一名牙外伤男孩,男孩两颗上中切牙冠折。于飞为患儿进行了认真详细的临床检查与拍片,为患儿做了间接盖髓术和断牙修复治疗。治疗后,男孩损坏的牙齿竟完好如初,一点儿也看不出修复的痕迹,患儿和家长都非常满意。
医道从德 术业求精
“一名医生爱的最高境界是爱病人,守岗是爱岗的表现,精业是敬业的表现。”于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病人非常热忱、和蔼可亲,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自己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对学生关心备至、严格要求,对科研探颐索隐、孜孜不倦,对事业不懈追求、锐意进取。于飞不但诊治病人认真,在书写病历时也特别认真,包括标点符号、页面布局、逻辑分析、内容条理等都很讲究。他不但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科室团队的医护人员和带教的学生也这样做。他带教指导学生200余名,为学生授课1万余学时。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他带教的学生有的成了基层医院的业务院长,有的成了科室主任和专家。
积极创新 强化学科
于飞说:“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三度’:在专业研究方面有深度,在学科研究领域有广度,在发展层次方面有高度。”于飞在全市率先开展的人工种植牙技术填补了我市牙种植技术的空白,并在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外伤的保守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给全市口腔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他在牙外伤方面的研究成果“前牙冠折内固定和美学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撰写省级、国家级学术论文56篇,其中48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杂志上;他研究的科研课题获省科技成果奖3项、市科技成果奖9项。
于飞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他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创新,注重对年轻医生的传帮带,不遗余力地带领科室团队开展新技术,消除短板,齐头并进,共同提高。科室相继开展了橡皮障应用技术、VDW根管治疗仪预备根管技术、单支锉预备根管技术、显微根管治疗技术、伢典治疗龋病微创技术等。
虚心求学 学以养德
于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对工作的执着追求与奉献,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同行的尊敬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崇高风范。于飞先后获得“河南省十大科技医疗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科技领军人物”“河南省百名技术英杰”“濮阳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虽然有斐然的成绩,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曾多次到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郑州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口腔医学院参加培训学习,并多次参加国家及国际学术会议。同事都称他为工作狂,只要病人挂他的号,不管多晚,他都坚持看完才下班。久而久之,于飞积劳成疾,因颈椎椎间盘过度突出压迫颈部血管导致晕厥,曾三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不得不住院治疗。住院治疗期间,他仍不放过工作与学习的机会。
于飞说:“如果你热爱你的病人,你工作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我作为一名医生能够从病人真诚的理解和尊重中体会到自己奉献的快乐和仁爱的博大。”
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