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针虽细物道通神 上合于天下合人

——患者眼里的市中医院国医堂主任葛青叶和她的助手

寒风摧残着我脆弱的神经,挣扎了几天后,我终于缴械投降,在别人的推荐下,找到了市中医院国医堂主任葛青叶。

初次见面,葛青叶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说:“中医学上有句俗语:‘治瘫不治挛,治挛丢手段’。”听她这么一说,我本来备受折磨的面部,几乎要变形了。她看我如此紧张,拍着我的手说:“没事儿,既来之,则安之,一定会康复的。”她笑得很灿烂,笑时露出两颗虎牙,很美。听到她笃定的话语,我的心稍稍平静下来。

“我的痛点比较低,很怕针。”躺在治疗床上,我握紧拳头,伸直双腿,全身肌肉紧绷,嘴角和眼角都剧烈地颤抖。葛青叶看到我紧张的样子,温和地握了握我的手,拍拍我的头,轻声说:“闭上眼睛,深呼吸,我先捏捏眉毛和脸颊。”按着她的指令,我乖乖地、静静地躺着。她的手在我的额头、面颊、头顶、脖颈上轻轻划过。“不疼吧?以后别害怕了。”她在我耳边说。原来,在我还没有意识到疼痛的情况下,她已经完成了施针,手法之快、之准、之精湛令人称奇。

最后,她的手轻轻点在我的人中穴,停在那里,她说:“这个地方会有疼痛感,深呼吸,吸气,吐气……”她一边轻声说着,一边完成了人中穴的施针。“亚平,把红外线灯打开,头和脚处各放一个;电针打开,做两组,一定要用断续波……”葛青叶清亮有力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张亚平很快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为什么用断续波呢?因为用电针的震动打乱肌肉紊乱的颤动,再导出经络中的邪气,才能扶正祛邪。”葛青叶小声给亚平解释着。对其他围观的学生,她提高了些声音说:“中医针灸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脏腑,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除了她精湛的技艺令人咂舌,她的平易近人、细心、周到也让我感慨。从此,葛青叶和张亚平走进了我的生活。(下转第七版)

过了不几天,在国医堂的门诊上,我发现葛主任另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实在、实效。一般情况下,医院的门诊往往是患者在诊室与医生交谈,然后是开药方,说治疗方案。她却不一样,她诊断病情往往不在诊室,常常是在治疗室或者病房里。一般情况下,是医生在诊室等着患者上门,她却是主动走向患者:到病房或者诊室现场办公。这样是方便了患者,只是她需要不断地楼上楼下跑动。有时,甚至是在等一个没有及时出现在她面前的患者的几分钟里,她也会到隔壁的治疗室,看看、问问正在做治疗的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样有利于患者恢复,还能减轻痛苦。

葛主任做事很快。因为独特的工作方式,她很少待在一个地方。有人形容她走路像一阵风,有人形容她“神龙见首不见尾”,明明是刚刚还在自己眼前呢,一眨眼竟然找不到了。她知道有人等着,当查看完其他患者后,她很快会回到你身边。如果不了解她的工作方式,也会让人误解。很多患者都希望她能给自己治疗,有的患者心急,追着她跑,结果跑了很多路,也没有追上,结果还误以为葛主任对自己不闻不问了,内心闷闷不乐,愤愤不平。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她都会微笑着倾听,让患者把牢骚发出来;微笑着解释,直到患者接受。可是,她自己,却常常一晌时间连一口水都不喝——没有时间喝,也不敢喝,生怕让患者多等一分钟时间!她无论多忙,都不会对着患者抱怨,也不会对着自己的学生发脾气。在治疗中,当学生们不能及时领悟她的意图的时候,她都会亲身示范,用行动教育着学生们该怎么处理出现的状况,用自己的精湛医术影响着学生在专业的道路上前进,用自己高尚医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葛主任是医学传承上极好的带头人。常言说:中医界经验丰富的医生是至宝。她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为众多患者减病消灾的同时,仍然不忘科研,不忘开拓新的领域。她一边手把手地带好自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团结协作,发挥能量;一边与人联合带领着团队在中医院开设了“失眠工作室”,为患者减轻了痛苦,还填补了濮阳市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张亚平是一个漂亮的康复科医生,是葛主任的助手和学生。后来我才知道,亚平几乎与我同时来到康复科,只是她是医生,我是患者,身份不同罢了。

她是一个极其细心、温柔的人。亚平的工作地点非常固定,就在针灸室,10平米的房间,窗帘紧闭,帷幕高悬,小小的身影就穿梭其间。不管是哪一个患者,在治疗期间,她都会把红外线灯一一打开,调整好角度,用手一一试试温度。轻声细语地叮嘱患者:有哪里不舒服,或者有什么需要,就叫亚平。如果是几位患者同时治疗,她就会把照明灯关掉,给患者营造安静的环境,但凡有任何一个人发出声音,她都会迅速来到床前,询问情况,及时排解困难。记得前段时间,有一位严重失眠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任何响动都会让他心惊。所以,每次在他治疗的时候,亚平都会给他拉好帷幕,关掉所有的光源,自己则安静地坐在治疗台前,不会发出任何响声。

她是一个手法高妙的小姑娘。每天,施针完毕,每次都是她帮我推拿——拍、捏、按、摩、压、推、拿、揉、搓、捶、点、扣、滚等手法,样样娴熟。有时候,她会轻轻问我,怎样会更舒服。同时,每次推拿的时候,她都会密切注视我的脸部的变化,是点扣法让我的患处受益,还是揉搓法更有利于恢复,小小年纪的她竟然能从我面部肌肉的反应读出信息,针对不同的反应运用不同的手法。小小年纪,在专业的路上如此用心,如此精心,对我和其他的患者更是关怀备至。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陶行知说: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葛青叶主任、亚平,艾灸室的刘丽娟以及我接触的其他医生,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敬畏和热爱之情。正是有了热爱,她们在紧张中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从此,“患者至上”不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一个标语和口号。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小小的银针能映射医者的大爱仁心。葛主任和她的小伙伴们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我们平安健康的生活来保驾护航,为濮阳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发挥能量。最后,借用《金针梅花诗钞》的诗句献给尊敬的医者:针虽细物道通神,上合与天下合人。

2020-01-08 ——患者眼里的市中医院国医堂主任葛青叶和她的助手 1 1 濮阳日报 c54209.html 1 针虽细物道通神 上合于天下合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