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五版)过了几天,我发现了葛青叶另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实在、实效。一般情况下,医生是在诊室与患者交谈,然后开药方。葛青叶却不一样,她诊断病情往往不在诊室,而是在治疗室或病房里。这样方便了患者,只是她需要不停地楼上楼下跑。即使是短短的几分钟的空闲时间,她都会到治疗室,看看、问问正在做治疗的患者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葛青叶做事很快。因为独特的工作方式,她很少待在一个地方。有人形容她走路像一阵风,有人形容她“神龙见首不见尾”,明明刚刚还在自己眼前呢,一眨眼竟然找不到了。如果不了解她的工作方式,容易让人误解。很多患者都希望葛青叶能亲自给自己治疗。有的患者心急,追着她跑,结果跑了很多路,也没有追上,还误以为葛青叶对患者不闻不问了,内心愤愤不平。每次出现这种情况,葛青叶都会微笑着倾听,让患者把牢骚发出来,然后耐心解释,直到患者接受。可是,葛青叶却常常一晌连一口水都不喝,因为没有时间喝,也不敢喝,不忍心让患者多等一分钟。她无论多忙,都不会向患者抱怨,也不会向自己的学生发脾气。在治疗中,当学生不能及时领悟她的意图时,葛青叶都会亲自示范,教学生怎么处理出现的状况。
葛青叶是医学传承上极好的带头人。常言说,中医界经验丰富的医生都是至宝。她在为众多患者消除病痛的同时,仍然不忘科研,不忘开拓新的领域。她手把手地带好自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团结协作,发挥能量;她带领团队在市中医院开设了失眠工作室,不仅为患者减轻了痛苦,还填补了我市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张亚平是康复科一名漂亮的医生,也是葛青叶的助手和学生。后来我才知道,亚平几乎与我同时到康复科,只是她是医生,我是患者。
张亚平是一个极其细心、温柔的人。亚平的工作地点非常固定,就在针灸室,10平方米的房间,窗帘紧闭,帷幕高悬,小小的身影穿梭其间。不管是哪一个患者,在治疗期间,她都会把红外线灯一一打开,调整好角度,用手一一试好温度后,才给患者使用。张亚平轻声细语地叮嘱患者:“有哪里不舒服,或者有什么需要,就叫亚平。”如果是几名患者同时治疗,她就会把照明灯关掉,给患者营造安静的环境,但凡有任何一个人发出声音,她都会快速到其治疗床前,询问情况,及时解决问题。记得前段时间,有一名严重失眠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任何响动都会让他心惊。所以,每次在该患者治疗的时候,亚平都会给他拉好帷幕,关掉所有的光源,自己则安静地坐在治疗台前,不发出任何响声。
张亚平是一个按摩手法娴熟的小姑娘。每天施针完毕,都是她帮我推拿。拍、捏、按、摩、压、推、拿、揉、搓、捶、点、扣、滚等手法,她样样娴熟。每次推拿的时候,她都会密切注视我脸部的变化,是点扣法让我的患处受益,还是揉搓法更有利于恢复。小小年纪的她竟然能从我面部肌肉的反应读出信息,针对不同的反应运用不同的手法;小小年纪的她在专业的路上如此用心、精心,真是令人敬佩。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陶行知说:“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葛青叶、张亚平,艾灸室的刘丽娟以及我接触过的其他医生,都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敬畏和热爱之情。正是有了热爱,她们在紧张中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在此,“患者至上”不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和口号。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小小的银针能映射医者的大爱仁心。葛青叶和她的助手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我们平安健康的生活保驾护航,为濮阳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发挥能量。
最后,借用《金针梅花诗钞》的诗句献给尊敬的医者:“针虽细物道通神,上合于天下合人。”
陈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