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指出,当前濮阳正处于加快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找准发展的支撑点、突破点、着力点,充分发挥优势,尽快补齐短板,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同时,必须提升站位,奋发有为,瞄准更高目标,实现更优发展,努力创造出让人民满意的新业绩。
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当前,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已全面起势,各地市都在明争暗赛、竞相发力,重塑发展新优势,增强竞争硬实力。我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阵脚、抢得先机、实现突围、走向前沿,就必须立足当前谋长远、精准施策抓关键,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兴市、开放活市“四大战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完善配套构建完整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创新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开放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现代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市正处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着力打造现代创新体系,是开创濮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之招。我们要坚持创新竞进,完善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优化创新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人才链有机融合。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开展创新型龙头企业树标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三大行动”,做优做强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加快发展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全面提升濮阳创新发展能力,努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只要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我市的各项事业就大有希望,就能由区域边缘阔步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近年来,我市构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通过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人才政策、启动“青蓝接力工程”培育行动、开辟顶尖高校引才绿色通道等,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引进、培养、激励机制,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我市的发展进程中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必须坚持营商是第一环境。营商环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软实力的标准,也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19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濮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围绕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目标,以钉钉子精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打造了具有濮阳特色的营商环境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省政府组织的省辖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我市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势。市委率先在全省组建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市委书记担任主任,市四大班子一把手齐抓共管,全面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落实营商环境“三大行动”。市委营商环境办要牵头开展营商环境政策落实促进、核心指标优化和企业获得感提升“三大行动”。要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选聘营商环境观察员,开通“互联网+督查+营商环境”平台,在帮助企业融资、解决企业具体困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为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