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郭献瑞

郭献瑞,1913年生,南乐县韩张镇人。

1933年春,郭献瑞考上素有地下党校之称的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1936年年底的一天,在晁哲甫处,郭献瑞聆听了直南特委张玺关于“西安事变”的谈话后,走上街头,宣传中国共产党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和政策,以及进一步促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7年4月,郭献瑞于大名七师毕业。“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立即参加了南乐县各界抗敌后援会,指挥修整交通道路和向前线运送给养的支前工作,并主动担任全县乡村干部训练班的主要讲师,宣讲抗战必胜、坚持敌后斗争和防空常识等。7月底,晁哲甫在南乐组织成立抗日救国十人团。在成立大会上,郭献瑞被选为团长。10月,中共临时直南特委书记刘大风来南乐,发展郭献瑞为党员。在留固店听取郭献瑞汇报抗日救国十人团及全县形势的情况后,刘大风代表直南特委宣布郭献瑞任中共南乐县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郭献瑞除负责全县工作外,重点做好发展党组织的工作,动员青壮年参加抗日武装,建立了党领导下的河北民军四支队,成为冀鲁豫一带的一支抗日主力军。

1938年年初,大名的日军渡卫河南进,直南特委决定把清丰、南乐、大名3个县委改划为边东和边西两个中心县委。边东中心县委由晁哲甫、安法乾、朱之纯组成,郭献瑞任边东县委负责人,具体负责南乐东部和朝城西部一带及大名卫河以东地区党的工作。9月,郭献瑞调任广平县县长兼县大队队长。其间,他建立并扩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开展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在扩军方面,他使县大队由几十人的一个中队,扩大到四个中队和一个警卫队近400人。他经常带着队伍围绕据点袭扰日伪军,敌人每次出城扫荡,他都率领部队以“麻雀战”迎击,阻止敌人前进;在敌人返回据点时,他们集中火力追袭其尾部,打得日伪军狼狈不堪。他带着县大队配合三八六旅参加过歼敌数十人的潘寨战斗;在黑夜带精干的游击队员,摸进县城救出被敌伪关押的数十名村干部……他的英勇事迹被曲周、广平、肥乡、馆陶一带的老百姓传为佳话,都赞誉他是个真正打日本的八路县长。在他的影响下,广平县的群众抗日热情更加高涨,扩军、战争动员、统战工作进行得都很顺利。冀南行署主任杨秀峰、副主任宋任穷还以答记者问的形式表彰了他英勇抗敌的斗争事迹。

1939年9月至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前夕,郭献瑞调冀南行署工作,历任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生产建设总局局长、工商管理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银行行长、贸易公司经理、财经干部学校校长等职。工作中,他注重调研,关心生产发展、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经常深入基层,接近基层干部和困难群众。在担任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时,除参加各界救灾委员会活动外,郭献瑞还发动群众集中力量挖了一条从邯郸地区至宁晋泊排洪的小漳河。在担任生产建设总局局长期间,他狠抓了铁工厂、皮革厂、服装厂的建设,为部队生产军服、军鞋,为民兵生产手榴弹等物品,还专门搞了改良农具、钻探地下水源的试点工作。

1942年至1943年冀南大灾荒时,他在组织开展以纺织为重点的生产救灾运动中,特别是与冀鲁豫区的布、粮大交换,起到了很大作用。郭献瑞开创了解放区的烧酒专营生产,这项工作受到了党中央的表彰。

1960年10月,中央任命郭献瑞为中共华北局委员兼华北局财办主任。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明确提出缩小基建规模,开放集市贸易,以及借地渡荒和纠正国家出钱搞共产风试点等主张。在整风整社和四清运动时期,他以华北局委员和邯郸地委常委的身份,在永年县搞了1年四清,1年复查工作。复查期间,他又兼任永年县的第一书记。1年中,他认真抓了3件事:第一,认真对四清中的错、重案作了认真的复查和纠正;第二,大规模地开展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普遍进行勘探,摸清了地下、地上水源分布状况,除了少数几个大队外,基本上解决了永年县发展农业的用水问题,成为河北省稳产高产棉、粮双贡献县的重点县;第三,普遍轮训了干部,为了四清后新老干部的交替,他用脱产学习的方式,将全县所有区、社、队脱产或半脱产干部轮训一遍,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文化大革命期间,郭献瑞被戴上“三反分子”的高帽子,游街10多次,抄家3次,直到1969年秋才恢复工作。1979年,他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2012年,他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2020-04-30 1 1 濮阳日报 c59194.html 1 郭献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