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白潜

白潜,原名贾宪武,又名尚武,字振仙,1918年生,南乐县谷金楼乡人。他幼年丧父,由伯父贾子岚抚养成人。7岁时,他在伯父创办并任校长的南乐县官庄私立小学接受启蒙教育。1935年,他从县立乡村师范毕业,先后执教于官庄小学、南乐县中心民校。1937年10月,经南乐县工委委员刘同方、陈仰贤二人介绍,白潜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南乐县第五区区委书记。为便于进行革命活动,不连累家庭,他将原名贾宪武改为白潜。

1938年2月,直南特委决定打击清丰、南乐伪政权,镇压汉奸。白潜、郭献瑞自告奋勇承担侦察任务,把维持会的分布和警戒情况绘成草图,交给河北民军第四支队。5月,直南特委决定恢复清丰县委、南乐县工委,撤销边东和边西县委。白潜任南乐县工委宣传委员。1938年8月,中共南乐县工委改组,白潜任宣传部部长。10月,南乐县工委改称南乐县委,白潜改任县委书记。

1940年4月,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原直南、豫北和鲁西南地区的党组织组成冀鲁豫区党委,白潜被任命为一地委组织部部长。不久,白潜在沙区组建了另一支地方武装——卫河大队。

1945年4月下旬,冀鲁豫军区以四个分区和5个正规团、4个支队、14个县大队参战的优势兵力发起了南乐战役,一举解放南乐全境和大名、广平县境各一部分,歼敌3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战役中白潜率九分区部分武装佯攻浚县之敌,配合南乐战役的进行,为解放南乐做出了贡献。

1949年4月,白潜率原冀鲁豫四地委南下干部大队随二野五兵团渡过长江,到达赣东北,奉命组建鄱阳地委、行署,白潜就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8月,华东局决定撤销鄱阳地委、行署,原班人马转道西进,到贵州开辟新区。11月入黔,接管安顺,白潜任安顺地委第一任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当时,整个黔境匪焰日炽,安顺地委成立后的一二年间,始终是在紧张的剿匪斗争中度过的。

1960年冬,白潜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财委主任。此时,正值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东北三省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他一到任就担起了东北三省人民的吃、穿、用重担。由于左倾路线和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他心情十分沉重,决心尽快报告中央,并建议中央进口一部分粮食,解决燃眉之急。1961年春,白潜在中央召开的财贸书记会议上,再次面报此事。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这个情况十分重视,随即决定分批进口100万吨粮食。这批粮食对缓解东北三省灾情起了不小作用。

正当白潜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6年11月的一天,省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白潜参加会议途中路过省委档案室,见一些人气势汹汹地要砸门锁,立即前去制止,高声说道:“这是党的机要重地,内有重要绝秘文件,你们不能动!”几个壮汉哪里听得进,砸开门锁后,把白潜抬进档案室,强行拍照,而后反诬是白潜领他们冲进档案室的。接着,白潜被戴上高帽子,反穿大衣,推上一辆大卡车,游斗了整整6个小时。此时,白潜心里只惦记着一件事:全省传达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的三级干部大会即将结束,正等着他去作会议总结。因此,批斗刚结束,白潜便甩掉高帽子,擦了擦脸上的灰尘,直奔会场。当他步履艰难地登上主席台时,与会同志惊喜交加,不由自主地全体起立,为他长时间地热烈鼓掌,许多人含着泪花簇拥上去向他问候。无休无止的轮番批斗,种种非人的折磨,极度繁重的工作,无可宣泄的愤懑,使得白潜这个平时连感冒都不曾患过的汉子得了眼病、糖尿病、心脏病,他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他的病,因不停地受冲击、挨批斗,一误再误,一拖再拖。

1967年4月,在北京治病的白潜被一伙来历不明的人连夜押回沈阳,在一个秘密地点关押了26天,多次遭受毒打。造反派把他的档案翻过来倒过去,横挑竖拣,牵强附会,想找到打倒他的依据。只是因为其他老同志不肯出具伪证,造反派的阴谋才未得逞。

1979年9月,中共辽宁省五届一次全会上,白潜当选为省委常委、书记。

在临终前的两个月,他应7个省、地、县党史部门之请,写出近3万字的抗日战争回忆录。为编写好老家南乐县的党史,他亲笔给同时代的几位健在的原县委负责人写信,提出了大大小小25个应当澄清的问题。

1982年11月,白潜病逝,享年64岁。

2020-04-30 1 1 濮阳日报 c59195.html 1 白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