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孩子”。这些孩子表现为食量大、爱积食,小便黄,大便干,性子急,怕热,睡觉爱把手脚放在外面或踢被子,喜欢光脚,晨起有口气,容易出现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的炎症,就是常说的食积、“食火”表现。
“冰孩子”。这些孩子怕冷,脸色偏白或黄,欠光泽,一吃凉的东西或瓜果容易肚子不舒服甚至腹泻,属于脾胃虚寒的表现。
“胖孩子”。有些胖一点的孩子,喜欢吃肉食、面食,肌肉松软,多汗易感,体力不佳,嗓子容易有痰,大便黏或不成形,舌苔白厚,属于痰湿偏盛的表现。
“郁孩子”。这些孩子容易紧张焦虑,心思较重,缺乏安全感,睡觉不踏实、多梦,缺乏朝气和活力,属于肝郁气滞的表现。
通过日常生活的表现,家长可以大致判断孩子属于哪种体质,然后对症调理。
“火孩子”可以试试菊花3~6克、芦根10克、生山楂10克,放在一起代茶饮。
“冰孩子”食疗以山药(铁棍山药最佳)、生姜(也可配合红糖熬水喝)等为主,配合艾灸、按摩等方法来温补脾阳。
“胖孩子”平时可取陈皮、薏米、茯苓适量(每味6~9克)代茶饮。若饮食积滞,可每日取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0~15克代茶饮,建议连饮3天。
“郁孩子”主要需配合心理调节,也可尝试适当运动或音乐疗法,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饮食建议以清淡为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和,气血失调,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家长可选择简单易行、方便居家操作的推拿、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穴位,帮孩子健脾养胃,调理气血,从而扶助正气。1.摩腹: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2.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揉足三里穴具有健胃和胃、通络导滞的作用。一般可按揉50~100次。3.捏脊: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4.艾灸:适用于脾胃虚寒的孩子,穴位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阙穴,脾俞穴。家长们操作时注意安全第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时间也不宜过长。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