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组织 建机制 抓好督导查办
完善顶层设计。调整县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长,党政班子同志担任副指挥长;配齐配强县攻坚办力量,由常务副县长担任县攻坚办主任,分管环保副县长任常务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人大和县纪委各一名正科级干部、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4人担任县攻坚办副主任;从各部门抽调12名优秀干部,组建综合协调组、督导组、宣传报道组、追责问责组等,人员脱离原单位集中办公。从退伍军人中遴选34名优秀人员担任专职网格员,深入各乡镇督导检查。
强化后勤保障。该县攻坚办设置独立办公场所,办公面积900平方米;新购置电脑8台、打印机4台,配备公务用车4辆,用于日常办公;县攻坚办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
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日例会、周调度、月通报、年考核日常工作推进机制,台账管理机制,案件办理“三色”推进机制(红黄蓝“三色”交办、“三色”督办、“三色”问责),“1+N”办公室协作机制(县攻坚办+扬尘办+散烧办+禁烧办+禁燃禁放办),环保工作一盘棋的大格局日渐清晰,合力攻坚的基础逐渐夯实。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县生态环境、住建、市场监管、公安、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攻坚,有效保证了各项任务的落实。“散乱污”方面,实现了动态清零;扬尘管控方面,全县37处建筑工地和5家混凝土搅拌站全部安装扬尘监控监测设备,城区主次道路机扫率达到100%;散煤治理方面,查扣散煤30余吨,收缴炉具1800余个,拆除茶浴锅炉、小煤炉150余个,拆改中型燃煤锅炉2台;重型车辆管控方面,检测入境重型柴油货车8361辆,处罚506辆,备案上牌非道路移动机械854辆;餐饮油烟治理方面,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餐饮单位达95%。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指导企业严格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确保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消除污染隐患。
全面落实督导查办。建立健全问题排查、清单交办、晨查夜查、督导问责等一系列制度,问题督导交办力度不断加大。自2019年12月2日县攻坚办调整充实以来,截至4月底,共交办督办案件296件、办结296件,通报批评、提醒约谈44人次。县住建、商务、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实现联合执法常态化,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2019年,累计出动人员上万次,拆除黑加油站点28家,查扣油品9.8吨,环境行政处罚立案44起,查封扣押案件16起,移送公安刑事、行政案件9起,采取强制措施31人、行政拘留4人。
定目标 强措施 打好三大保卫战
2020年,范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三大保卫战,统筹做好蓝天、碧水、净土三篇文章,助推范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好蓝天保卫战——
全盘接受省委“三散”污染治理专项督察反馈意见,完善木业产业集群整治方案,10月底前,完成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综合整治。完成范莘公路重型车辆固定式遥感检测点和濮王产业园空气自动站建设。整合企业在线监控、农业蓝天卫士、重点河流公安监控、网格化监管等资源,打造环保智慧平台,不断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292家重点涉气工业企业6个专项治理。充分发挥环保网格员作用,常态化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严防死灰复燃或异地转移,实现动态清零。落实全域禁煤政策,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持续开展燃煤散烧排查,严禁散煤生产使用和域外散煤流入。加强施工工地、道路扬尘管控,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年底前城区机械化清扫路面要达到“双10”标准。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执法监管力度,统筹推进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放、餐饮油烟治理等其他工作,做细蓝天文章。
打好碧水保卫战——
持续开展濮王产业园雨污管网排查整治,建设节制闸,提高园区污水应急处置能力。12月底前,完成辛庄镇、张庄乡、陆集乡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探索实施农村稻田污水除磷脱氮工程,解决稻田总磷超标影响金堤河水质问题。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实施“一河一策”,开展河道“清四乱”及水域岸线综合整治。扎实推进9个乡镇10个水厂水源地和47处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消除水源地安全隐患。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2月底前,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污水设施配套率达到95%,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深入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持续改善全县水环境质量,做好碧水文章。
打好净土保卫战——
利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红黄蓝绿”标识等政策,组织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全面排查工作,补充完善疑似污染地块名单。12月底前,完成“黄牌”企业异地搬迁改造,制订企业拆除污染防治方案,确保不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全县土壤污染防治持续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得到管控,做实净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