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收麦季。周末专程回老家,一是陪父母好好吃顿饭、聊聊天,二是帮父母收割一下莛子麦。
父母均已年过八旬,为我们姐弟六人健康成长、成家立业操碎了心,吃了很多苦,却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给自己留下。别的老年人在百无聊赖时,有时还会聚在一起下棋、打牌等,然而这些对父母根本没有吸引力。种点儿莛子麦,储备些麦莛子,在平常没事可做时掐掐草辫,成了他们消乏解闷、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麦莛辫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无限欢乐,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曾记得,儿时家里没有玩具,母亲就用麦莛子编制一些小鸡小鸟小笛子,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简易玩具给我玩。看到母亲把麦莛子变出许多花样来,我是好生羡慕和崇拜,多么希望自己能有一双母亲一样的巧手。后来,母亲就手把手教我,虽然对那些玩具的制作方法早已忘记,但是现在想来,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养成了勤于动手的习惯。
上小学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帮助母亲卖草辫。每当听到街上买辫子的吆喝声,我总会首当其冲,拿母亲的草辫去卖。20世纪80年代,一挂草辫最多卖两角钱,很多时候卖不到两角钱。我帮母亲卖草辫,其实也是有私心的。每次帮母亲卖完草辫后,都会借机向母亲索要一个钢镚儿作为路费,一分、二分也不嫌少。如果没有分以内的零钱,我就会如数全部上交母亲。对于从母亲那里索取来的路费,我专门寻来一个玻璃罐头瓶作为储钱罐。看着储钱罐里钱越积越多,自己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母亲怕我乱花钱,就经常鼓励我用自己积攒起来的钱,买铅笔、买橡皮、买作业本等学习用品,逢人还经常表扬我乖巧、懂事、不乱花钱。现在想来,正是母亲的鼓励和表扬,让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习惯。
后来,上了初中、高中、中专,虽然不再帮助母亲卖麦莛草辫,但是因为耳濡目染母亲掐辫子的辛苦,我的作业本也总是写了正面写背面。每当提起笔拿起本,总会想到,每支笔每张纸都凝聚着母亲掐草辫的辛苦,不敢有一丁点儿的浪费。
再后来,姐姐哥哥都成了家,我也参加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本来可以不再辛苦种地,不用再种莛子麦掐草辫了。但是他们说,还能干得动地里的活,习惯了种地,不种地干什么?为了让父母能够有事可做,精神上有所寄托,更是为了父母身体健康,我们姐弟都尊重父母的意见,每年也都会发现父母仍然坚持种莛子麦,然后在农闲时继续掐草辫。多年来,父母也总以自己种着地、有掐辫子攒下的钱为借口,不求我们报答养育之恩。我们每次回家,给他们捎些肉、蛋、奶和蔬菜等生活用品,他们还总会数落我们乱花钱,说他们做梦都想不到过上现在的好生活。
近年来,随着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父母都领上了养老金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我们想,父母该不用再种莛子麦、掐辫子了吧?然而,父母虽然把田地交给了哥哥打理,却仍然不忘每年利用院子前后的空地种些莛子麦。由于长期掐辫子的原因,父母双手的大拇指都已严重变形。我提醒他们千万别累着,他们总会说,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干点活,心里舒坦。其实,我们做子女的都明白,这是老人对习惯的坚守、对劳动的执着、对艰苦奋斗作风的传承。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自己已过不惑之年。在我四十余年的记忆里,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穷二白正在迈进全面小康。但是,父母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始终没有改变。我衷心祝愿老人健康长寿,更多地向我们传递爱的力量、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