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保健知识

7月19日,连日阴天的北京城迎来了久违的晴空。北京下调应急响应级别的消息传出后,微信朋友圈里,“北京降级”的海报迅速刷屏。“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北京加油,中国必胜!”……

按50%限流开放公园、旅游景区和体育健身、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外场所,经评估后逐步限流开放会展、体育赛事、演出活动及电影院……随着降级后一系列举措的发布,一度被按下“暂停键”的首都市民文化生活也将重启。

7月19日下午,北京中考结束。在丰台区第十八中学考点,考生王曦晗高兴地跑出考场,奔向在考场外等候的母亲李玉波。“今天孩子中考结束了,恰好北京应急响应降级,十分值得纪念。”李玉波欣喜地说。

“6月11日至7月19日15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35例,已出院219例,现有在院116例,无危重病例、重症病例,无疑似病例。”在7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带来了一串令人欣喜的消息。

尽管如此,在北京地坛医院,医务人员仍在忙碌着。“目前还有100多名患者在院,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松懈,我们会全力以赴做好每一名患者的救治工作,争取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早日出院。”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说。

“当前防控形势持续趋稳向好,但大考还未到交卷时。”发布北京应急响应级别下调的信息后,陈蓓冷静地提示公众,“大家也要做好秋冬季可能出现疫情的应对准备。”

陈蓓表示,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下调后,仍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坚持“三防”“四早”“九严格”,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按照“科学、精准、有效”防控要求,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北京作为首都,同时又是一个有着21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国际化大都市,在经历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后,如何从容应对短期内仍可能卷土重来的疫情,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未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摆在北京面前需要长远考虑的“必答题”。

北京已经在行动。卢彦介绍,北京市今年5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下一步,北京市将启动建立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医院发热门诊2.0版建设等一系列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措施。

记者了解到,着眼于固化北京市疫情防控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回应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这部即将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将为应对首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据新华社

2020-07-22 1 1 濮阳日报 c64635.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