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一定要让农村孩子的成长也有书香相伴,要让知识帮农民斩断穷根、实现致富梦想!”为了这句誓言,8年来,她四处奔波呼吁,用爱心、真情和无私奉献,组织带领500余名爱心志愿者,在全省先后捐建“十分有爱”童书馆23座,惠及5万余名乡村儿童,唱响了一曲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赞歌——

“十分有爱”王存华

本报记者 王亚娟

2013年,因为一次扶贫走访,濮阳的黄河滩区成了她心中放不下的牵挂。因为这份牵挂,她在心中立誓:“一定要让农村孩子的成长也有书香相伴,要让知识帮农民斩断穷根、实现致富梦想!”因为这句誓言,她在奉献的路上一走就是8年,发展爱心志愿者500余名,在全省捐建“十分有爱”童书馆23座,惠及5万余名乡村儿童!

她是共产党员王存华,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职工,是从人民中汲取营养成长起来的职工作家,是将知识和希望送到贫困滩区的爱心使者,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热心传播者和践行者!

立足本职不忘“发光”

奉献和忙碌成为日常

在公司的新闻宣传工作岗位,王存华干了17年。多年的好学加勤奋,让她不仅做好了本职工作,也成长为一名优秀作家。她陆续出版16本专著,在《中国作家》《小说界》《国家电网报》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40余万字。长期的扶贫实践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以电力扶贫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向阳而生》出版,先后被《河南日报》、河南省电视台、《中国电力报》等媒体深入报道。《光明日报》刊发书评认为,她的作品准确把握一线扶贫的现实生态,“学习强国”平台也转载了这篇文章。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常带领文学爱好者深入一线采访,邀请名家举办文学讲座,用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成长。庚子春节,在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她发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特长,主动请缨为职工提供义务心理帮扶,又通过微信为众多滩区儿童开展写作知识线上辅导。(下转第三版)

2020-12-28 本报记者 王亚娟 “一定要让农村孩子的成长也有书香相伴,要让知识帮农民斩断穷根、实现致富梦想!”为了这句誓言,8年来,她四处奔波呼吁,用爱心、真情和无私奉献,组织带领500余名爱心志愿者,在全省先后捐建“十分有爱”童书馆23座,惠及5万余名乡村儿童,唱响了一曲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赞歌—— 1 1 濮阳日报 c73086.html 1 “十分有爱”王存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