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周刊

浅谈历史情景剧在课堂中的运用

清丰县第一初级中学 任光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体验。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编演历史情景剧能引发他们思考。

笔者认为,在课堂中运用历史情景剧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课标为依据,突出教学重难点

历史情景剧在教学中的运用应该依托课标,围绕重难点进行。在历史教学中,授课老师不但要研读课标,还要领会课标的变化,把握其核心思想。

如,在学习《张骞通西域》时,我让学生编演“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情景,主要表现张骞为君担忧、为国分难的爱国精神,以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无畏的精神,让学生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艰难历程,感悟张骞高贵的品质。

二、尊重史实、合乎情理

历史教学中,传播科学性的知识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编演的课堂小短剧首先是历史,其次才能是故事,切不能虚构情节、敷衍成文。

如,在编演历史情景剧《屈原》时,学生提出:屈原手中不应是纸张奏折,因为西汉才出现麻做的纸,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纸张才得以广泛传播、运用;屈原生在战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纸质奏折,应是竹木简。这样让学生把学习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际,既提高了学生的辨别力,也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

三、历史与现实有机统一

如,教师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让学生阅读历史教材并进行阐释和总结,将历史文化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面对班内不文明、不和谐因素,如乱扔纸、上课说话等,引导学生编演历史情景剧《百家谈》,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观点出发,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但增强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创作历史情景剧时应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通过细节的描写吸引学生。细节往往是历史不经意的流露,是没有刻意装扮的历史,那种真实的力量和现场感最容易打动人。

如,在《郑和下西洋》的剧本中,笔者是这样进行细节描写的,郑和说:“船队如此庞大,辛苦我们的宋大人了。宋大人每天负责我们的起居饮食,费了不少心思。你们看,我们的船队有专门的补给舰,还可以在船上面饲养家畜、种植蔬菜,每天给我们提供新鲜的食物,真是不容易啊!”学生从剧本的这些细节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历史教学的趣味和魅力。

总之,历史情景剧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巧妙创设,灵活运用,历史情景剧一定能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真正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数学。

2021-01-26 清丰县第一初级中学 任光庆 1 1 濮阳日报 c74934.html 1 浅谈历史情景剧在课堂中的运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