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 时刻准备着
工作中,史建华满腔热情,全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被同事戏称为“拼命三郎”。自2018年开始,史建华参与到周日门诊工作中,休息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即使下班回家,只要电话一响,他都会立马赶到科室处理;遇到病情急难险的患者,他坚持迎难而上。有一次,他遇到一名被多家医院拒绝收治的患者。了解情况后,史建华边分析研判病情制订方案,边吩咐同事准备手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治疗,患者转危为安。每次说到工作,史建华都说:“作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医学知识,还需要掌握哲学、人文、社会、心理学知识。患者把自己的健康交给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天大的信任。这要求每一名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拥有一颗仁爱之心,视患者如亲人。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惑,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
以身作则 做学科带头人
从医多年,史建华刻苦钻研微创技术,在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精益求精。“回到家里,我用纸箱子模拟练习,想着怎么让自己的手法和技术更加成熟。”史建华说,“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手术台上浪费时间。”
史建华从不满足于现状,他勇于向技术高峰攀登,在医院积极推广腔镜技术。截至目前,在泌尿外科的手术中,90%以上的手术实现了微创化。“微创手术对患者来说痛苦少、花费少,当然得广泛推广。”史建华说。在他的带领下,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肾盂癌输尿管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精囊镜手术,以及单体位腹腔镜下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等新技术一个接一个地推广起来。他擅于总结,先后发表论文15篇、专著6部。
在史建华的带动下,同科室的医务人员肯学习、爱钻研,整个科室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科室还有计划地派出年轻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要想让一个团队走得更远,既要营造团队精神,还要不断培养新人,形成梯级团队;不断更新目标,保持理念和技术的前沿性;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更高需求。”史建华说。
医者仁心 视患者如亲人
才不近仙者不为医,德不近佛者不为医。
在日常工作中,史建华总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制订治疗方案,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对于治疗方案的困惑,耐心地为他们解除疑惑。他时时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经他开出的每一张处方,都能让患者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每个人都不容易,有的是时间不富裕,有的是金钱不富裕。我想着既然患者找到我了,我就用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史建华说。
史建华还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之前有个患者,他的职业是裁缝,因为肾结石找到了我。”史建华说。在谈到这个患者时,史建华脸上露出了笑容。犯病的时候,这名患者很配合史建华的治疗;疼痛劲儿一过,他就对史建华的团队持怀疑的态度,言语中充满了不信任。“可能是做生意久了,这个患者惯用商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认为任何关系都是用利益衡量的。”史建华说。这名患者住院的那段时间,史建华只要有空就坐下来跟他耐心聊,直到解除他的疑虑。“最后这名患者满心欢喜地出院了。”史建华说。
除了高超的医术,史建华鼓励的眼神、亲切的问候、小心搀扶的动作都让患者感到了温暖。
无论是专业上的认真执着,还是同患者的感同身受,所有的背后,都是史建华践行“医者仁心”承诺的结果。他整个人无不散发着医之大者的光辉,让人感觉亲切而温暖。
“在未来的工作中,希望自己保持现有的状态,稳扎稳打,继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谈到未来工作,史建华表示。
本报记者 管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