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华龙区严格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植。目前,华龙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8家,其中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
“依托区位优势和杂技文化、龙文化旅游优势,我们以豫龙智慧农庄、登星牡丹生态园等现代园区为载体,以东北庄野生动物园为平台,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研学教育、亲子旅游、户外拓展、民宿经济等,促使都市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丁国梁介绍,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牡丹文化节、油菜花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活动,2020年,华龙区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
做美市容 提升品质
还百姓靓丽家园
高起点擘画宏伟蓝图,大手笔推动城区建设,华龙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
每天一大早,市民段义东都会到离家不远的马颊河体育公园锻炼身体。花团锦簇的公园里,晨练的人们络绎不绝。东侧的马颊河畔,河水清澈,缓缓流淌;垂柳倒映,美不胜收。
“你看看,环境多美,感觉就像是在风景画里!”在段义东眼中,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近年来,华龙区科学树立“以经营城市来建设城市,以建设城市来经营城市”的理念,牢牢把握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等关键环节,城市功能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和辐射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一幅生态、文明、美丽、幸福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在龙都大地徐徐展开。
根据城市综合提质暨城市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华龙区确定了“2轴、5片区、127个节点”的总思路——以京开大道、106国道为两个提升轴线,五村整合片区、北入市口片区、金桥片区、赵村东南片区、高铁片区为5个重点提升区域,强力推进127个、投资269.1亿元的城市综合提质项目。
历经多年的风雨,华龙区的一些小区早已成为典型的“高龄”小区,屋顶漏水、管道渗水、停车位不足、配套设施陈旧等问题日益显现,居民对小区改造提升呼声十分强烈。
老旧小区改造,是基础建设项目,也是社会治理工程。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华龙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建立实行“五个一”推进机制,出台了《华龙区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实施方案》,组建综合协调、项目督导、资金保障、资金监管、质量安全技术指导、弱电管线整治、社区治理、物业服务指导等8个专项工作组,并制定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回头看”制度。
“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华龙区探索构建了‘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三级组织体系,华龙区81个社区建立网格党支部399个、楼栋党小组1211个,取得了非常好的引领效果。”华龙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仅2020年,华龙区就将158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共涉及9个乡办、544栋房屋、1.1万余户居民,总投资1.7323亿元。
“老旧小区改造真是好,民生工程建设效率高。老旧小区改造列清单,党建引领居民说了算。小区居住环境变美了,花园绿地广场真不少。党委政府倾力办实事,只为百姓高兴开颜笑。”一曲顺口溜,道出了华龙区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提质的共同心声。
“原来整个小区路不平、灯也不明,环境比较脏乱。现在楼变新了、道路平了、灯也明了,跟新小区一样。听说将来这个小区还要装电梯,到时候我们就好像住了小洋房一样,当然更幸福了。”在华龙区人民办中心小区,居民戴东梓笑着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振兴,让家园更宜居。
“华龙区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引领,以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整治为基础,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华龙区委书记蔡洪峰表示。
脱贫攻坚勇担当,乡村振兴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