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年初以来,范县创新实施“1344”工作模式,持续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范县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26家,年利率超千万的企业14家。全国首档政企沟通访谈节目《政企面面观》对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范县模式”进行了专期报道。
聚焦“一个目标”强引领。全力以赴,争创新时代全省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县。一是强化组织引领。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召集人的民营经济联席会议,设立民营经济工作室、民营经济服务中心,确保工作专人抓、专人管。二是强化思想引领。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中心,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家学习培训。三是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先锋堡垒孵化行动”“红色商圈孵化行动”,打造企业党组织红色方阵40个,实现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
建立“三项制度”优服务。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以制度固成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一是建立联系服务制度。18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57个规模以上企业,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二是建立首席服务员制度。选派50名优秀科级干部到重点企业(项目)担任首席服务员,实行“一人一企”精准服务,累计解决各类问题342个,帮助企业融资贷款7.76亿元。三是建立激励奖励制度。将企业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给予重奖,在全县营造大抓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搭建“四大平台”促提升。一是政企服务平台。组建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县委书记担任一把手,成立县委营商办。二是行业商会平台。调整充实商会组织,设立行业商会资金池,鼓励企业组织联建、服务联动,品牌联创、共建共享。三是教育培训平台。精准对接企业家需求,设立范县民营企业家学院、化工商学院等,累计培训企业家和市场主体390余人次。四是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在落实省、市诉求响应智慧平台的基础上,实行专人专班负责,利用现代化服务手段,实现诉求问题有效办结。截至目前,累计解决诉求问题362个。
创新“四项举措”解难题。一是创新融资模式,破解资金难题。组建盛通聚源公司,开创“省市县三级平台联动、民营企业主导”的融资新模式。二是创新留用模式,破解人才难题。推行“零障碍”引进人才政策,助力民营企业提档升级。目前,共引进各类人才1152名,其中院士2名、博士12名。三是创新政策体系,破解转型难题。把落实老政策与实施新政策结合起来,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新支持政策。四是创新合作模式,破解转化难题。引导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研发机构,打破地域藩篱,累计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
(薛建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