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习近平
5月的清晨,公园里、龙湖边、马颊河畔,跑步锻炼、跳广场舞的人们随处可见。如今的濮阳,市城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大公园、“微公园”、“口袋公园”,让你推窗可见绿、出门能游园。
7时以后,路上的人流、车流多了起来。市城区“断头路”“卡脖路”越来越少,畅通了“肠梗阻”;城区道路、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农村公路,大路小路、路路畅通。
8时,人们外出办事,用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公安、社保、教育、医疗、民政、不动产、公积金等民生事项100项。超过600项民生服务实现“掌上办”“随身办”,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实现率均达到100%。
9时,走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天和苑社区,“我们现在住的楼房真宽敞,水电气暖样样都有,小区环境也好。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一把年纪还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社区居民吕自文感慨不已。
…………
群众的幸福和感动,得益于近年来濮阳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深入推进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放管服”改革
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正式上线“i濮阳”手机APP,在全国第一家实现除纳税之外的所有业务“掌上办”“秒办”“异地可办”。在全省率先推行水气暖报装“321”承诺服务,受到省住建厅充分肯定。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一张身份证办理公安、社保等民生事项,提前7个月实现省政府工作报告公开承诺的“一张身份证办理100项民生事项”和“超过600项民生服务‘掌上办’‘随身办’”。
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积极推进,综合执法属地化和便民服务就近化受到中央编办和省委编办肯定。我市被确定为“互联网+监管”试点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特色应用对接、监管数据汇聚。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助推企业安心发展
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办妥,营业执照当日审核,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率超过96%,稳居全省前3名。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办一件事”“进一扇门”“提交一套材料”“只跑一次”改革。政务服务实现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十同”,为企业留出更多时间安心发展生产。
2020年以来,全市35家企业质押专利216件、商标24件,实现39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97亿元。其中,商标权质押融资实现零的突破。全市累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过1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全力解决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大规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于2020年7月1日在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开始采购,按年度100%的数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采购资金约1.38亿元。市民栗永全患有慢性胃病,需要长期服用兰索拉唑肠溶片。这种药原来1盒(14片)21.92元,目前1盒只需4.96元。栗永全说:“仅这一种药,我一年就能省下将近900元钱。药品带量采购真是给我减轻了不少负担。”
“刷脸就医”“先看病后付费”工作全面推开。在全省率先开展“刷脸就医”“先看病后付费”试点,“先看病后付费”工作在全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截至今年4月底,实施“先看病后付费”累计受益人数87784人,受益金额112825.89万元;实施“刷脸就医”累计受益人数58961人,受益金额777.49万元。
创业担保贷款
“濮阳模式”叫响全国
将创业担保贷款作为保市场主体的重大政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释放政策效应,做亮贷款品牌,通过促进创业就业保市场主体。
今年1至4月,我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761万元,支持730家市场主体发展,扶持带动创业就业3376人。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42亿元,支持6425家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直接扶持个人创业和带动就业2.9万余人。
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7次推介濮阳经验做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濮阳做法誉为创业担保贷款的“濮阳模式”,人社部工作快报、国务院督查信息专刊等分别推广“濮阳模式”经验做法,全国170余个市(县)莅濮学习考察。(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赵磊 刘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