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要让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成为一种乐趣。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设计实验情景:水中放入一个塑料泡沫片,上面粘贴了一个纸剪的鱼,然后让学生用一根钢丝刺鱼。取出泡沫片,学生发现钢丝扎的空都落在纸鱼的上方。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入“光的折射现象”。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变活,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换,产生艺术效果。
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都是形成定论的知识。学生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而会以自己的认知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物理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学生思考、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只有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