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的道路、整齐的房屋、多彩的文化墙……走进濮阳县五星乡油房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油房村始终坚持“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强化产业支撑,到拓宽现实生活富裕渠道;从建设宜居新家园,到推进乡风文明行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渐入佳境,一幅民乐、景美、业旺的美丽新画卷正铺展开来。
新作为 产业带动有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发展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为解决“传统产业广而不精,特色产业散而不齐,市场门路多而不专”的现实问题,油房村紧抓南临濮卫高速、北临濮阳县新南环、东临濮坝公路、西临高速出入口的交通区位优势,坚持抓产业发展这个“推进器”,强化基础设施投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按照“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农业”的思路,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9年,油房村被定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总投资280万元,建设“粉皮加工+蔬菜大棚+花卉种植”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大力发展“综合种植+合作社”产业。建成日产量500公斤、年收益30万元的粉皮加工厂和总占地30亩、年收益20万元的10座温室大棚,成立油房村企业濮阳县乐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村“两委”、党员与村内技术人员参股。
“我们村没有啥特别产业,众多村民从祖辈起就做粉皮、开油作坊起家,手艺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把家族企业变成村集体企业收益良好,群众的致富梦更有了奔头。”油坊村党支部书记温继本介绍到,油坊村的村民通过承包入股村集体经济,拓宽了粮食+蔬菜套种、种植+加工发展的多渠道增收,实现了一地双收、一产双收的综合收益。
新获得 村貌提升有效
“以前总盼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没想到如今,村里的条件变得这么好。”谈起油房村从脏乱差到美丽乡村的转变,村民无不感慨,村容村貌的提升成了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新变化。
硬件设施到位。2009年,温继本带头垫资10万元,并申请上级资金帮助,把村里的所有土路、泥泞路、大小胡同都修成水泥路,主街道和出村道路共硬化路面24000平方米。“多亏村里道路修得好,交通便利了,去年疫情时村‘两委’给俺做网红直播吸引周边的村镇商贩来批发,俺的西瓜才运得出去挽回了损失。”果农张国良说。除此之外,油房村还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自来水管网让村民吃上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安装天然气到户,实现广播电视标准化建设、宽带网络通达,升级卫生室并配备合格乡村医生……如今的油房村,干净整洁的路面、设施齐全的休闲文化广场、风格各异的农家院落,处处散发着现代文明村庄的气息,展现了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新风貌。
软件配套到心。为树立文明村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油房村新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并设置文化大舞台,成立文艺宣传队,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每年农历二月举行传统庙会;利用广播、黑板报、电影等载体,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开展“文明新风户”“脱贫光荣户”“五好家庭”“好媳妇”等创建评选活动,发挥身边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制订和规范村规民约,和睦家庭邻里关系,提高村民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谋发展”的正气新风,激发了干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新突破 土地整合有望
推进土地整合才能“整”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30年不变的土地政策,随着人口的变化,出现了因租售土地造成的“地荒”问题。油房村只有推进土地整合才能一改过去零散化的土地状况,由村委会集中整合、统一分配,方便招商引进项目、村集体土地流转,给村民带来更多利好。
为解决这一矛盾,油房村村“两委”多次召开班子、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开“诸葛亮会”商量解决办法,串门进户做群众工作,制订新的村规民约: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3年调整一次土地。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准,凡是这之前出生的孩子和健在的老人,人人都能分到一份土地;凡是农历七月十五后出生的新人或者是结婚的新人,3年后才能够分到土地,农历七月十五之后去世的人,土地家人照样耕种,3年后参与新的调整。
在濮卫高速路征用土地项目中,油房村便严格按照土地管理办法以土地拥有人数进行分红,村民都伸出大拇指点赞:土地这样分配,公平、公正、公道。这样一来,多年难解的问题得到破除,邻里间因为土地产生的矛盾也一去不复返了。
一项项关系群众衣食住行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在油房村得到落实,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也真正做到了贴民意、暖民心,而今,油房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正慢慢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也徐徐铺开。刘阳 谷爱素 程正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