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振涛
近期,重大安全事故相继发生,为我市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生产的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具体细致地抓好公共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乔小雨开门见山地说。
乔小雨认为,开展公共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是坚持用铁的手腕整治隐患的具体体现,是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就我们而言,要使整治行动取得切实成效,重点在于立足部门职能、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行业指导,将公共安全隐患排查集中整治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个环节,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做到安全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消除,为濮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加快编制《濮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推进城市各类基础设施一体化,形成网络化、复合化、绿色化、智能化布局;以社区生活圈为基础构建城市健康安全单元,完善应急空间网络;重视灾害风险评估,及时把脉城市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和发展方向,构筑安全韧性城市;预留市域重要交通廊道和电力、燃气等能源通道,为未来基础设施发展提供空间条件;完善综合防灾建设标准、合理划分防灾分区、构建多层级疏散救援通道和避难场所体系,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抓好行政审批环节。认真落实《濮阳市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实施办法(试行)》,突出公共安全事前审查与事后监管,将综合管网、消防安全、人防设计、海绵城市等作为联合审查的重点进行现场踏勘,配合执法部门遏制违法建设和乱搭乱建行为,严格把控安全关,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加大规划管理力度。结合《濮阳市燃气管理办法》,尽快制订《濮阳市燃气设施规划审批管理办法》,突出做好相关加强供气站和燃气管线规划审批;严格项目准入,稳妥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严格落实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制度。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对我市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建立灾情速报机制,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反应能力,将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降到最低。
层层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责任制体系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分解落实责任,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持续深入抓好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