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组织领导,推进制度机制建设
● 聚焦职能作用,推进法治环境建设
● 聚焦企业需求,推进司法服务建设
● 聚焦司法改革,推进高效质效建设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姚沛涛) 南乐县人民法院通过“四聚焦四推进”工作法,努力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各方面,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焦组织领导,推进制度机制建设。该院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李凌燕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成员的贯彻落实“两条例”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对涉及法院牵头负责的8项12条工作任务逐条逐项确定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措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全面抓、责任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聚焦职能作用,推进法治环境建设。该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确保牵头指标有效提升。一是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投资者财产、危害投资者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对宋某非法拘禁安阳某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耿某的行为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严厉打击套路贷、职业放贷、复利高利等违法行为,依法严惩采用滋扰、恐吓、纠缠等“软暴力”手段从事高利放贷活动的袁某恶势力犯罪集团。严厉打击金融诈骗、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各类影响公平营商环境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今年以来,该院共审结此类案件5件,判决8人。二是持续加快企业破产办理。制订《关于审理预重整案件的操作指引(试行)》,解决了破产案件审理期限过长问题,案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260.8天,全市最低;按有无挽救价值积极适用重整、和解程序,帮助引进战略投资人,办理的金地宝案件作为全市唯一破产清算转和解成功案件被《人民法院报》报道,并入选全省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三是全面提高执行合同效率。制订专项提升方案,将执行合同指标纳入年底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每周通报买卖合同质效指标完成情况;适当扩大简易程序(审限3个月)、小额诉讼程序(审限1个月)适用比例,1至8月份,小额诉讼适用率55.69%,居全市县(区)法院第1位;通过探索组建速执团队、加强执行强制措施运用、开展金融借款案件专项清理等措施,1至8月份,涉企业执行案件结案199件,平均结案用时71.68天,较全年同期缩短47%。
聚焦企业需求,推进司法服务建设。该院立足司法职能,坚持问需于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持续优化诉讼服务。一方面,通过设立企业诉讼绿色通道,高标准打造线下服务,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今年以来,该院五类合同案件平均立案时间不到1天,居全市第1位;买卖合同案件实现当天立案、当天分流。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提升线上服务,1至8月份,网上开庭率36.27%、案均电子送达3.0次、律师网上阅卷800次,均为全市最高,网上办公办案综合排名全省第2、全市第1。二是持续开展帮扶活动。出台《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法律问题告知书》,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法律支持。以“万人助万企”“一企一警”活动为契机,将每周三定为企业服务日,选派中层以上干部23人服务25家重点民营企业。三是开展作风问题整治。今年以来,该院以立案、审判、执行等部门为重点,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作风建设专项整治,6个重点部门负责人就依规办理、优质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向社会公开作出服务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实现干部队伍作风明显好转。
聚焦司法改革,推进高效质效建设。该院精准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立足点,提高审判执行效率。一是扎实推进繁简分流。组建5个民事速裁团队,综合运用快速分流、快速流转、快速送达、快速审理的“四快”工作法,推动审判效率大幅提升。1至8月份,速裁团队审结民商事案件2317件,人均结案463.4件,案均审理天数5.7天,拉动全院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由2019年的78天降至18天,切实降低了当事人的时间成本。二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选聘群众认可、能力较强的退休法官担任调解员,引导涉企纠纷选用诉前调解模式进行多元化解。同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扎实开展网上调解,减轻企业来回奔波的辛苦。1至8月,该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接收调解案件2088件,调解成功1260件,调解成功率56%;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接收调解案件320件,调解成功率34.5%,大大降低了企业解决纠纷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