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参军,21岁入党,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中原先锋等多个荣誉奖章……
这就是92岁的老英雄蔡广合光辉的人生写照。11月18日,“百年百位老英雄 百年百个红家庭”集中寻访活动第二十五站,在濮阳县梨园乡西孙集村,我们聆听了老英雄那感人的故事。
听说我们来,蔡广合老人特意穿上自己保存多年的旧军装,戴上军帽,早早地在家等候我们了。虽然年逾九旬,除了耳背以外,老人身体还算硬朗,行动自如,头脑清晰,对当兵打仗的时间、地点、人名记得清清楚楚。
“我记事的时候,我爷爷就这样耳背。我问过他,说是当兵打仗时候,让炮弹给震聋了。”老人的孙子蔡江坤告诉我们。我们采访时提的问题,都是由他大声喊给爷爷听的。
“我老家是王助大村的。小时候家里穷,爹娘带着我们弟兄3个逃荒来到这里,后来就在这里落了户。”提起过往,老人不胜唏嘘。
“8到9岁,我跟着母亲要饭;1945年,在范县入伍。我当过理发员、副班长、上士、副排长;接受文化培训,识字1500个;入伍作战14次……”老人提供的档案材料复印件,证明了老英雄经历的苦难和辉煌。
“当兵打仗哪有不受罪的!流血牺牲都是常有的事儿!”老人感慨地说。1947年解放战争中,攻打浚县的时候,蔡广合和团长上前线察看地形,突然一声炮响,敌人的炮弹在他们不远处爆炸,一块炮弹皮“嗖”地一下穿进蔡广合的小腿。“你看看,这是伤口。”老人把裤腿卷起来,一块伤疤赫然在目。“差点儿就把腿穿透了。”
“后来,我调到营部,负责保管、运输枪支弹药。一门迫击炮一二百斤重,那时候吃得不好,身体不行,不用猛劲儿根本抬不起来。有一回,我跟战友抬着大炮一下子跑了一二十里地,膀子肿了老高,胳膊好几天抬不起来。”
“吃这点苦算啥呀!打淮海战役的时候,我们上去一个营,能活着回来的只有十二三个人。有时候打扫战场,那尸体都是成堆成堆的!”老人说到这里,禁不住老泪纵横,感慨良多,“跟他们比,能活着回来,我这就算不错啦!”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蔡广合奉命赶赴朝鲜战场。“我们军是最厉害的,人家叫我们‘鹞子军’。打得美军最后被迫停战,我们军是立了大功的。”说到这里,老人一下子来了精神,给我们说了几句朝鲜语,还兴致盎然地唱了起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953年,蔡广合退伍后,曾到安阳钢厂工作。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回乡务农,一直到今天。
采访结束时,蔡广合老人对记者说:“看看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再回想我们当兵打仗时的吃苦受累、流血牺牲,都值了!”
本报记者 王同录 通讯员 范亚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