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科技赋能让古寺郎胡萝卜“别样红”

12月9日,南乐县元村镇古寺郎村的胡萝卜基地里,近百名工人在忙着收胡萝卜。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紫红色的萝卜和绿莹莹的萝卜缨间隔摆放,显得格外好看。

种植大户王海报今年种了260多亩的胡萝卜,一亩地大约产2000公斤,按照每公斤4.6元的市场价格,每亩可收入9000多元。王海报拿起几根胡萝卜,高兴地说:“你瞅,俺这胡萝卜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大小均匀,产量还高,肯定能赚钱。”往年,对于王海报来说,挖胡萝卜就像拆“盲盒”,他总担心胡萝卜长成“歪瓜裂枣”,卖不上价钱。今年则不同,还没收获,王海报心里就有底了。他的底气来自科技赋能。

12月7日,古寺郎胡萝卜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元村镇举行,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向当地农户传授胡萝卜种植的科技密码。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俊表示:“通过院县共建,古寺郎胡萝卜的产量和品质已经有了大幅提升。”张俊所说的“院县共建”,就是省农科院与南乐县共建的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项目。

元村镇依托该镇特殊土质、丰富水源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提出“以胡萝卜带动乡村振兴、以特产夯实餐桌产业”的乡村发展思路,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古寺郎胡萝卜基地5000亩,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当地村民入股后,每年都可享有收益。

省农科院作为技术“大拿”,从2020年开始示范推广一系列胡萝卜种植新技术。推广病虫害以防代治技术,降低后期病虫害发生率,减少胡萝卜分叉、畸形;采用起垄绳播种植和垄上滴灌技术,通过提纯复壮,保证品种纯度,从源头确保产量和品质;推广胡萝卜周年种植技术,实现优质产品全年供应。

在胡萝卜标准化种植的基础上,元村镇大力发展胡萝卜保鲜、胡萝卜汁加工、胡萝卜挂面等产业链条,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随着古寺郎胡萝卜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返乡创业者参与进来,冻干粉、代餐粉等产品生产线启动,以胡萝卜为主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10月,元村镇古寺郎村(胡萝卜)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古寺郎胡萝卜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块“金字”招牌。

元村镇党委书记管国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农科院的指导帮助下,继续加强胡萝卜品种的提纯复壮、品牌宣传,拓展更多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种植户的收益,把古寺郎胡萝卜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群众发家致富。”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红敏 江龙 王峥

2021-12-10 1 1 濮阳日报 c91576.html 1 科技赋能让古寺郎胡萝卜“别样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