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11时,濮阳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人们有序排队,一一接受核酸检测。偌大的广场上,几个大红底色的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登记区”“采集区”“志愿服务区”等字样。志愿者们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标,引导大家隔开一米线距离,按照程序进行核酸检测。
这里是开发区设立的一个核酸检测点。当天,这里共对1个村4个小区的2400余名居民采集了核酸检测样本。像这样的采集点,开发区一共设立了216个,核酸检测台位达430个。
为全力以赴做好全区的核酸检测工作,开发区坚持精准预判、精心组织、精细服务的“三精”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确保有序进行。前期召开全员核酸检测推进会议,研究全员核酸检测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等工作,组建工作专班,完善核酸检测方案,优化各个环节流程,对核酸检测每个环节、每项具体任务进行再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环环相扣、专人专管。
1月16日当天,13名县级干部分片包干,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发现情况第一时间解决。成立15个督导组,到各采样点现场督导,从人员组织、填报信息、安全距离、采样送审等环节全方位督促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保障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全员行动,形成做好核酸检测工作的强大合力。5300余名服务工作人员、860余名医务人员全部下沉一线,到各核酸采样点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同时,采取“敲门行动+上门服务”模式,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婴幼儿等群体开展上门检测,确保应检尽检,筑牢防疫屏障。
自16日上午9时开始检测,到下午4时,开发区核酸检测工作顺利结束,共对全区249526人采集了核酸样本。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刘涛 文/图